明明4歲了還總是離不開媽媽,玩耍、睡覺都要媽媽陪著,媽媽離開一會他就又哭又鬧。明明對媽媽的依賴遠遠超過了與他同齡的孩子,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如果媽媽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就會造成孩子的戀母心理。一般來說,過於戀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媽媽的“感情私有”造成的。有些母親希望孩子只愛她一個人,只對媽媽一個人親熱,孩子越依戀她越高興,不願意看到孩子對別人有感情,認為這樣會沖淡孩子對媽媽的感情。媽媽的這種私心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嬰兒時期,媽媽對孩子的懷抱、愛撫等良性刺激對嬰兒的身心發育極為有利,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媽媽對孩子的愛撫如果依舊如故,就會人為地造成孩子的嬰兒化心理時期延長,干預了孩子獨立性的形成,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孩子的戀母心理。
孩子過分地依戀母親,整日只想圍著媽媽轉,生活圈子過於狹窄,對孩子智能、合群行為的發展會產生不良影響。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還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感情脆弱,不能適應社會。家長應該認識到,孩子是社會的一員,他必須同各種人接觸,必須具有社會化的感情,將來才能融入社會中。那麼,媽媽應該怎麼辦呢?
(1)讓孩子同其他親人多接觸,培養廣泛的親情。請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近親來家中小住,也可以讓孩子到他們家中去生活一段時間,讓孩子適當離開媽媽,消除他的依賴性。
(2)為孩子找幾個小伙伴,培養他對同伴的感情。讓孩子與小伙伴們互相串門,一起玩耍,讓孩子逐漸體會到生活中不僅有母子之情和親人之愛,還有友情。
(3)不要經常對孩子做對待嬰兒般的親昵動作。如親吻、擁抱,過多地撫摸其身體等。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已慢慢長大了,不需要媽媽像對待嬰兒那樣對待自己,逐漸淡化孩子對媽媽的依戀。
(4)從小養成孩子獨自睡覺的習慣。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媽媽摟著睡,否則就不肯入睡。這種孩子往往較瘦弱,膽小,愛哭,缺乏獨立性。從小養成獨睡習慣,可以有效地克服這種種現象。
(5)不要過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盡量讓孩子獨立聽故事錄音、看電視、讀書等,孩子自身的活動多了,就不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媽媽一人身上了。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 |
新生兒肺炎如何家庭護理
新生兒肺炎家庭護理 新生兒肺炎有輕有重,寶寶得了輕度肺炎不一定要住院治療,可以在家裡吃藥打針。高熱不退、呼吸困難明顯,精神不好,則應住院治療。由於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同,在治療和用藥上所不同。細菌性肺炎應用抗生 |
![]() |
性,該怎麼跟孩子談?
父母長輩招架不住的熊孩子提問“我是從哪來的”,遇到這問題是否曾經的你是不是也給父母出過這個難題,他們當時的回答是怎樣的?你是撿來的、大風刮來的還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還是從火爐裡升起來的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