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小兒“重復行為”背後的真相

小兒“重復行為”背後的真相

  許多爸媽會發現,寶寶會對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游戲樂此不疲,重復一次又一次。真是令人納悶,寶寶怎麼了?不會有心理問題吧?讓幼兒心理專家來揭開這一重復行為後面的秘密。

  關於幼兒重復行為,爸爸媽媽想要問

  我家沖沖1歲半了,特別活潑聰明,學什麼都快,可是最近發現他有個挺古怪的行為———家裡給他買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碟片,我估計他看了都快有30遍了,每天晚上還要纏著我們給他放,我看不出還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看的,這種情況是該給他看還是換其它的呢?

  ———有點困惑的沖沖媽媽

  孩子大了,爸爸的陪伴要增加,我每晚給兒子講故事,猜謎語。小家伙倒是很喜歡玩猜謎的,有些謎語其實以前都告訴他答案,他還會問。有時我太累,就隨便說個答案,他就洋洋得意地告訴我答案,明天又來問同一個問題,是不是患有強迫症啊?

  ———不太滿意的小偉爸爸

小兒“重復行為”背後的真相

  關於重復行為,寶寶的真實心理

  沖沖:《喜羊羊和灰太狼》好好看!媽媽問我為什麼一模一樣的故事要反復看,我不覺得一模一樣啊!每次我都能看到不同的東西!上次我覺得灰太狼頭上的帽子好有趣!上上次我好好研究了喜羊羊說話時的可愛樣子……今天我要再看一遍,因為我好像能記住喜羊羊什麼時候打仗,什麼時候造坦克飛機!我要確認一下!

  小偉:我最喜歡和爸爸一起猜謎語了,爸爸問我,我答出來,好開心!我問爸爸,爸爸答不出來,我告訴他答案,我更高興!爸爸說我驕傲,可是我不是驕傲啊!每次我能響亮地說出答案時,就像能自己把小手洗干淨一樣,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能干啊!幼兒重復行為背後的奧秘

  看到這裡,爸爸媽媽會發現在我們眼中顯得毫無意義的寶寶的“重復”行為,其實都有各種各樣切實的理由。家長應該允許寶寶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同時利用寶寶的興趣,適當地提高學習難度,這是事半功倍的教育方法。

  成長學習的需要

  寶寶要逐漸建立自己的“智商”,就要有一個形成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他們學習的方法和能力是不一樣的。反復看同一個動畫片能幫助寶寶記住越來越多的信息,而同一個故事聽過多次之後,寶寶就更有能力開始復述這個故事了。可見我們認為“沒意思”的重復對寶寶來說並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體會。

  自信感受的需要

  自信的感覺並不是寶寶出生後就馬上具有的,而是在大人日積月累的欣賞、表揚、鼓勵中慢慢形成的,其實隨著寶寶的成長,他自我贊賞、自我鼓勵的能力也在慢慢形成:在寶寶的嬰幼兒期(3歲之前),其實很難有成人所謂的“成就感”,他們的“成就感”大多來自每次完成那種“簡簡單單”的行為(猜早已知道答案的謎語、做早已熟悉的游戲)之後,心中因為感覺像完成一項重大任務而產生的自豪和滿意之情。寶寶們從中獲得了我們難以想象的樂趣和滿足。

  尋求愛的需要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需要長輩的愛和關懷,有足夠愛的“儲備”的寶寶能夠勇敢地去探索外界世界,當寶寶在生活中面對挫折,比如生病、覺得自卑、失去心愛的東西、努力失敗、和小伙伴鬧別扭,往往會變得特別需要長輩的關心,有時會有一種“越活越小”的感覺。爸爸媽媽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幫助寶寶度過成長中的關鍵時刻!

  異常“重復”如何排除?

  那麼如何知道寶寶的重復行為是正常還是異常呢?下面有些簡單的區別方式,父母們可以對照自家寶寶做初步的排除:

  強迫症:1.有強迫症家族史;2.重復行為主要為———反復洗手、排序、檢查、按幾何圖案的強迫性行走等;3.重復行為顯得毫無意義;4.重復行為非常僵化,缺乏變化,很難被改變。

  自閉症:1.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比如沒有與人眼對眼的凝視、沒有與人溝通的手勢(如打招呼、再見等);2.不能主動與別人分享喜悅、興趣或成功(比如不能向別人展現、拿出或指出感興趣的東西);3.言語發展比同齡人明顯落後,或者不能主動開始或維持與其他人談話,或者刻板或重復地使用語言等;4.重復行為非常刻板,並且內容不正常;明顯頑固地堅持毫無意義的習慣或儀式;持久專注於物體的部分或整體。

  如果覺得不能完全排除以上兩種疾病,建議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的排除。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青少年超重問題引憂慮,科學減肥是關鍵

據了解,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營養過剩”危機,身體超重成為危害現代人健康的重要原因,而兒童超重帶來的諸多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現在兒童多為獨生子女,孩子成為家裡的

乘車時 不要讓孩子受傷

隨著汽車在我國家庭的普及,成人駕駛及乘車安全日益得到重視,然而,小寶寶們的乘車安全知識卻被很多家庭忽視,甚至出現不少認識誤區。據調查顯示,有五成以上的駕車爸媽沒有正確的寶寶乘車安全保護意識。警惕寶寶乘車意外,已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