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產生這種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

  主觀上,是青少年正處於“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傾向於持批判態度。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客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有三種:

  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藝作品,越是受批評,人們越是想看,想方設法要弄到手,一睹為快。這些都是由於好奇心的緣故。

  二是對立情緒,任憑你“苦口婆心”,千言萬語,他卻無動於衷,認為你是虛情假意,吹毛求疵。

  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越是不讓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這是人們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由於孩子理智程度較差,這種欲求也更強烈。

  家長應從以上三個方面著手。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一方面是由於生理的變化而引起心理上的變化所產生的,另一方面是由於父母的管教方式所引起的。但為什麼父母的一些管教方式會引起青少年孩子的反感呢?這還需要從社會文化的變遷來作一番理性的思考。

  1.社會文化的變遷,使父母在文化知識的占有上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絕對權威。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家長是家庭中非常有尊嚴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為子綱”等傳統觀念在長期的演化中,已積澱成為了人們的一種心理文化定勢。

  但是在現代社會裡,父母的權威已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而動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父母已不再是孩子最主要的知識傳遞者。隨著科技和現代媒介的發展,這代年青人獲得知識、信息的途徑明顯增多,眼界也開闊多了。特別是青少年對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掌握,就更使成人在青少年世界中的權威地位得到削弱,爭奪控制權與擺脫控制將是兩代人矛盾的焦點。

  (2)青少年在接受新事物的意識與能力方面往往比他們的父母強。年青人接受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快,且能即學即用,少有顧慮;而父母們不僅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有些已落後了社會的發展,而且他們在接受新思想、新觀念上也往往比青少年慢半拍。

  (3)家庭中多種文化“傳喻”方式並存。我們的祖父母在年青時代所學到的東西可以夠用一輩子的;我們的父母在年青時所學到的東西可能夠用半輩子的,而我們這一代,年青時所學到的東西只夠用1/4或1/3輩子的。所以,有些社會學家說我們正在進入成人與青少年相互學習的“並喻文化”時代,家庭中單一的後代人必須向老年人學習才能生存的“前喻文化”模式已不復存在。並且,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文化的“後喻文化”模式也已屢屢發生。“並喻文化”與“後喻文化”知識傳遞模式的存在也削弱了父母的權威地位。

  2.社會文化的變遷,帶來兩代人之間價值觀上更加明顯的差異;文化失調乃至社會行為標准在某些方面的失范帶來觀念、態度與規范之沖突。在多變的社會中,今日的父母一方面受到傳統文化較深的影響,難免在處理親子關系上有意無意地執行著舊有的價值標准;但另一方面又無法避免現有社會四面八方的沖擊,其本身的觀念也往往出現不連續的甚至矛盾的紛歧。而現代的孩子因較少或不受歷史包袱的影響,面對現實社會,大多有更為實際的看法。代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在目前最為突出。況且,在科技瞬息萬變,社會結構與功能不斷變遷,未來很難預測的年代裡;在一切都是多元的、多重標准,一切都處於快節奏變革的年代裡,青少年是很難建造起自己的信念,對未來也難以預測,不知何以自處,也很難判別什麼才是值得信賴的。而對此,父母也往往是同樣的迷茫,更毋用說能對青少年進行有說服力的指導了。

  3.核心家庭與青少年亞文化的出現,使青少年的社會化更多的受同輩群體的影響。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孩子的社會化有三條線:一是縱向親子間的影響,二是斜向兄弟姊妹間的影響,三是橫向同輩伙伴的影響;而在核心家庭中,缺少了兄弟姊妹這條斜向線的影響,使得獨生子女的孩子在家庭中相對較少有情感上的支持,而相對較早地有精神上的獨立,而這種精神上的獨立使兒童多方尋求擺脫父母的影響。隨著同輩群體的出現,乃至青少年亞文化的形成,青少年就更多地向同輩群體或組織中尋求情感上的認同與支撐,發展自己的獨立性。當然,我們不排除其中有些青少年一方面試著強迫自己接受父母的思想意念,另一方面又企求尊重同輩群體或組織中的規范,希望為同伴所接納。但是兩者兼顧,雖用心良苦,效果卻往往不佳。而大多數努力的結果是寧願受父母的不理解,也不願意受同伴的冷眼、冷言乃至排斥的待遇,因為被同伴看不起與孤立的滋味是難受的。

  4.社會文化的變遷使得親子之間的角色扮演與角色期待之間發生沖突。對孩子而言,他們受到各種電視、電影、網絡文化以及大眾輿論的影響,因而對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有自己理想的標准:是引導而不苛求;愛護而不干涉;樂於提供必要的幫助;及時的規勸其可能的過失;尊重他們的興趣與抉擇;接納他們的同學及友伴;以最大的興趣參與他們的游戲與活動;以子女心意為主;以公平合理的態度對待子女;隨時注意聆聽子女的心聲等。他們更希望自己的父母應該避免:不公平的處罰,不該有的挑剔責難,過多的保護;令人心煩的叮囑,老是認為自己孩子還小;小有差錯,就唠叨不已;小有成就就到處吹噓;從不平心靜氣的傾聽孩子的心聲;永遠帶著懷疑與仇視的心裡對待孩子的朋友;一天到晚抱怨家事太多、孩子不懂事,總是喜歡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說人家孩子如何的好等等。

  對於父母來說,他們心目中的子女角色是:知書達禮,行為合符社會規范;勤勉好學,力學上進;希望孩子能繼承自己的衣缽或光耀門楣;有時,父母更是把自己過去未曾實現的理想化作對孩子角色的期望,如一定要上大學,或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社會文化的變遷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親子關系不諧乃至沖突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們必須對過去已形成的認識和做法加以反思,對當前社會文化的變遷加以審視,對新的轉折期的親子關系進行思考。我們不妨改變一個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站在青少年成長的立場、社會化過程的要求和人類社會進步的高度看,既看到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發展及行為上的不足,更要看到他們的進步與主流以及發展方向,以積極的因素克服消極的因素,改善、和諧親子關系,促進青少年孩子的健康成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4歲以下的兒童慎用復方感冒藥

   復方感冒藥指含氫溴酸右美沙芬、鹽酸偽麻黃鹼、馬來酸氯苯那敏等兩種或者多種成分的復方藥。它能通過多種成分協同起效,同時緩解相應症狀。不過,美國等多個發達國家早已不推薦4歲以下兒童用復方感冒藥,國內

對於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治療

  新生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