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分析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分析

  我國當前的小學心理教育要求不斷在提高,教學內容不斷在變化,特別是基礎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比以前高了幾倍,這就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是悠閒、快樂的雙休日,可他們卻要奔波於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

  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閒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於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因此,找出小學生厭學的原因找到矯正的路子,重新點燃他們學習興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樹信心,變“厭學”為“樂學”,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小學生厭學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缺乏學習動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和學習的積極性密切聯系著。學習效果好,就能增強學習動機;長期學習效率不好,就會使原有的正確的學習動機減弱或消退。正如我與四年級陶某的談話中問到:“你將來打算做什麼職業?你三門功課總分想達到幾分或每門功課有分數指標嗎?”他都是搖頭沒答案。當我問到他英語的學習方法時,他的答案是:英語背單詞是先看兩遍,再背一遍,最後默到本子上:默不出的就看書。這種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如何提高成績,因此不管是默寫還是練習都出現一次次的不合格,這樣學習效果不好導致沒信心,最後產生了厭學情緒。

  2、注意力缺乏症、多動症和學習上的慵懶症

  兒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轉移都有一定的困難。我在上課時觀察過四年級學生沈某,一節課35分鐘,幾乎每10分鐘我要點名提醒一次。慵懶症表現為:學習被動,上課精神不振,毫無參與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極差,即使家長每天花幾個小時督促孩子學習,自始至終奉陪,兒童仍對學習厭倦,既無效率,也談不上質量。我觀察過四年級顧某的學習狀況並與她的家長交流過,她是典型的慵懶症;上課精神不振,毫無參與欲望,老師布置的作業從不能按時完成,每天必須把她請在身邊做作業,動腦筋的題一題可以做15分鐘。這種症狀存在哪會有學習積極性,哪會有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校教育方面

  1、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雖早已高舉起“素質教育”的大旗,但並不意味著“應試教育”已退出歷史舞台。傳統的“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分數高低作為衡量學生的標准。這使得學習競爭激烈,學生的壓力大,心理負擔沉重,當然會覺得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哪裡能談得上喜歡呢?為了適應潮流校領導不得不讓我們這些任教的主課老師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優或補差,這樣中高年級學生又進入了“應試教育”的盲區。形成了平時“素質教育”,期中、期末“應試教育”。

  2、教育教學方法

  教育教學方向與方法的不當會導致少年兒童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頻繁的考試使學生疲於奔命,在超負荷的狀態下,學生對學習很容易產生厭煩的心理。我從平時的工作中感到,由於現在衡量學生與老師的成功尺度還是以分數為主,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以“灌輸式”、“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為主,除非是公開課那是積極運用素質教育強調的教學方法,但這也是形勢所逼,教師的無奈之舉。

  3、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從我從教這幾年來看,由於老師希望看到學生好的一面,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總感到失望或沮喪。特別是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教師顯現出厭煩的情緒,因此會出現對學差生有時會有鄙視的眼光。從問卷中的另一題看“被老師冤枉而受批評”有的占27%,這個結果說明由於多數學差生平時在紀律方面犯錯較多,有時老師會先入為主不弄清事實冤枉了一些學差生,這樣會加劇他們產生討厭老師、討厭學習的厭學情緒的產生。

  4、學生間關系

  由於小學生的個別差異,小學生接受知識水平不同,造成學習成績的不平衡,學生之間出現歧視現象。從調查數據看“當學差生上課回答錯誤時,被同學嘲笑的”有的2%,有時有的29%。“當學差生考試成績很差時,被同學瞧不起的”有時有的18%。更有甚者當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有10%的學差生得不到同伴的幫助。由於以上出現的情況讓學差生的心靈受到重創,因此調查發現有5%的學差生在班中不快樂,48%的學差生有時感到不快樂,這兩個百分比之和已超過50%,這個數據表明學差生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了厭學心理。

  (三)家庭方面

  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特別是低、中年級學生,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大,父母的主導傾向是什麼,對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願不願意學習和怎樣去學習的指示器。家長不當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現為:

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分析

  1、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較低的家庭,在他們身上,豐厚的物質財富與貧瘠的文化素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們中有的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文化卻照樣賺大錢,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來自這一類家庭的厭學學生比較重物質享受,追求吃喝玩樂,對個人將來的前途不太關心,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向上的動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覺得讀書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不願努力學習,甚至經常逃避學習,以至厭學。

  2、要求過嚴、期望過高或態度粗暴

  有一類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抓得特別緊,“要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將來考上一所好學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這使得學生整天被苦悶、焦慮、抑郁和不滿的情緒圍困著。特別是家長期望值過高,總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百般挑剔,孩子的學習只要稍不如願,就責罵痛打孩子,使之產生強烈畏懼心理,而遷怒於學。久而久之,把本來饒有興趣的學習視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煩甚至恐懼的心理。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溫暖

  我們都明白,溫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在這樣自由、平等、和諧充滿著愛的環境中,孩子心情會舒暢,精神振奮,易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反之,一個充滿“戰爭”氣氛的家庭,只有給孩子帶來焦慮和不安。孩子沒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心理上有壓力,容易引起厭學情緒。

  (四)社會影響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亂的。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擋社會上的各種誘惑——電子游戲、打牌賭博、黃色書刊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讀書無用”、“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哥兒們義氣等很容易侵蝕他們純真的心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迷惘,不知為什麼而學,學什麼,最終厭學。可見,學生的厭學心理產生是內外共同作用的結果。必須依靠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綜合治理,探索糾正厭學心理的對策。

  二、矯正小學生厭學心理的措施

  (一)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

  厭學的學生一般學業成績較差,在學習上屢遭失敗,常受家長的責備,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冷遇,因此他在學習上就會悲觀失望,學習對他們來說便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根本談不上興趣和愛好。因此,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在課堂提問時,向他們提出比較淺的,簡單的問題,答對了應及時鼓勵,還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讓學生列出自己曾經有過的成功之舉。讓學生接受同桌和周圍同學對他學習上的某一點好的行為習慣的贊賞等。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內驅力。從而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

  (二)學好新課標,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程標准以提高學生素質為主旨,將“以學生發展為本”貫穿全過程,它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的特征是“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主要想調動厭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要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且要進行分層教學與小組活動。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長及心理品質,不同的知識經驗及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同時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的一種形式。

  (三)讓學生感受關愛,特別關愛學困生

  關愛學困生要轉變觀念,更新思想。不能用學習成績這把尺子去衡量學生,這種做法會不可避免地在對學生的認識和評價上產生偏差。國家需要我們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關愛學困生要從心理去關愛。關愛學困生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我們要采取不同的幫扶措施,或加強學習目的教育,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或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們,以“期待”的眼光激勵他們,以“寬容”的眼光啟發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消除厭學的情緒回到集體中來。

  (四)積極為學生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台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就是被賞識的渴望”。賞識是提高學生進取心的不竭動力。學困生之所以為差,是因為他們根本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難道他們真的就一無是處了嗎?不!沒有不成材的學生,只有不會開發學生潛能的教師。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以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這種心理需求對“厭學生”來說同樣是很強烈的。但事實上大多的“厭學生”由於長期得不到表現自己的機會,由於經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消沉,以為自己是一只永遠飛不上天的“丑小鴨”,因而自暴自棄。因此,教師應設身處地的為他們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台。比如組織“故事會”、“演唱會”,“朗誦會”、“體育競賽”、“小發明”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技能性的活動,這樣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從而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感到成功的喜悅,進而逐步消除厭學情緒,樹立自新上進的信心。

  (五)幫助家長轉變教育方法,建立家長學校

  針對家長存在的不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態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訂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承受挫折,培養自控能力等,我認為可以從每個班中選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長代表,定期讓他們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交流,與此同時老師可以對他們進行些輔導和咨詢。

  (六)學校、社會、家庭相互配合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形成一種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齊下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和家長不能因為學生不想學就隨意遷就,要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始終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學生心中有了確定的目標。就會有意識地為實現目標去努力。

  總之,厭學的原因是復雜的,厭學的後果是可怕的,可是厭學的學生並不是無可救藥的。對於厭學的學生,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七大底線,孩子不能容忍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

預防小寶寶冬季感冒生活事項

一、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保持房間適宜濕度  空氣加濕的方法有很多,如擦地,在室內放水盆,暖氣上放濕毛巾,地上潑水等。這些方法的缺點是:1、濕度保持不恆定;2、濕度保持時間短;3、霧氣大,視覺不舒服;4、水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