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小學家庭教育:尊重和平等是教育的關鍵

小學家庭教育:尊重和平等是教育的關鍵

  家長換位思考,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

  現在,家長碰到一起,只要一談起子女的事,都是滿肚子的苦水。仔細一推敲,許多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心理變化過程:先是望子成龍,因而十分寵愛。但是,時間不長,就發現孩子並不感激父母的好意或苦心,也沒有照父母的要求或願望去做。於是,恨鐵不成鋼,家長在失望陰影的籠罩下向孩子施加壓力,恐嚇、威脅、打罵現象不斷發生。最後,似乎有所發覺,孩子不是那塊料,無可救藥,終於一怒之下,隨他去吧!

  與這種心情相對應,這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上,起初總是引誘、給錢,而且給很多,接著就是懲罰,最後是放任。

  這些家長總是埋怨孩子不爭氣,埋怨孩子不聽話,埋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親子關系僵持,對峙嚴重,但很少反省自己。

  是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家長的失敗是由於孩子不理解他們的好意,才沒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但是孩子為什麼不理解父母的好意呢?

  尋根究底,還是父母不理解孩子,是父母提出的要求沒有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是父母以自己的思路、以自己的標准來理解孩子的言行、來要求孩子。所以,孩子理解不了父母的好意。

  那應該怎麼辦呢?很簡單,要孩子理解父母,父母必須首先理解孩子。要理解孩子,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來個“返老還童”,換位思考,父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地位上,凡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想一想自己在孩童時遇到這件事會怎樣對待,就可以和孩子說到一塊兒去了。

  只有換位思考,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才會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那樣說話、為什麼那樣做事,才能理解孩子的意圖,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和孩子說話。

  比如,有一天晚上,東子寫作文,一時寫不出來,在那裡直煩躁。我就過去和東子交談起來,並給他構想了好幾個思路。可是第二天,我發現,前一天晚上講的好幾個思路,東子一個也沒有用,他還是照自己的思路,一直寫到深夜。

  當時,從內心講,我確實有點不高興,覺得這孩子也太不聽話了。不過,我沒有發脾氣,也沒有批評他不聽話。因為我轉而又想:孩子好勝心強,認為只有自己想出來的才是自己的東西,這種素質是很重要的,他能做到這一點,我應該感到高興。想到這裡,我立即合上作文本,對孩子說:“衛東,你這個題材選得好,這樣寫很好!”而對前一天晚上輔導他的事只字不提。

  尊重和平等,是最重要的教育關鍵詞

  換位思考解決的是如何理解孩子的問題,想解決問題還要“尊重孩子”。因為只有尊重孩子,平等相處,才可能獲得孩子的認同,親子關系才能融洽。

  “尊重孩子”並不難。我把它簡化成一句話:既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又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

  這樣說,並不矛盾。我說“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是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是一個獨立的人,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心理上強烈要求自作主張、自作安排,尤其是男孩,表現更為突出,對於父母還把他們當成小孩子非常反感。這個時候,父母的打罵、毫無道理的斥責、不容分說的批評,只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反感。久而久之,親子之間就會越來越對立,以致家庭教育不見效果,或者孩子會養成一種難以挽救的懦弱的性格。所以,家長一定要尊重他的人格,你不能把他還看成是小孩子,而要把他看作大人,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

  我說“又要把孩子看成是孩子”,是因為他確實是孩子,要從孩子的特有心理出發去理解孩子的言論和行動,而不能以大人的標准來要求他。

  我是這樣說的,在家裡也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十分注意在和孩子談話時尊重孩子。比如,我在同孩子談話時,總是語句簡短、親切,說話時不時停頓一下,讓孩子有機會插話,而不是長篇大論,一個人說個沒完;孩子在說話時,一時沒接上話頭,要等一等,讓孩子接下去講完;孩子正在說話時,從不打斷孩子的講話。我講話時,總是用商量的口吻,不用命令的口氣。我想讓孩子去買斤鹽,就說:“東子,去買斤鹽,好不好?”如果孩子確實有事不能去,我就自己去買。

  當然,有時候我與孩子之間也有矛盾,在某一個話題上爭論起來,相持不下。這個時候,我很少提高嗓門去大聲斥責孩子,只要問題不是很急,可以暫時回避爭論,再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孩子講清楚。

  比如有一次,女兒曉春說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文,要根據題目給的材料,寫一篇既是議論文又是說明文的作文。女兒問我這種作文怎麼寫。

  我說不會的,不可能既是議論文又是說明文。我還找出一本高考復習資料,找到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就是給材料作文,寫一篇議論文或者說明文。

  女兒堅持說老師布置作業就是那麼說的:必須既是議論文又是說明文。

  我一看,意見沒法統一。我心裡很清楚,肯定是孩子在老師布置作業時聽錯了,但是我沒有批評女兒,而是問:“這篇作文明天交不交?”

  女兒說:“明天不交,下周一才交。”

  我說:“那好辦,我們不要爭了,反正明天不交,你今晚就不寫,明天到學校再問一下老師,看老師究竟是怎麼布置的,好不好?”

  結果,第二天中午放學時,女兒一進門就說:“爸爸,是我聽錯了,老師說寫一篇議論文,或者是說明文。”

  這個時候,我也沒有去批評孩子前一天晚上和我爭論的事,沒有借此機會顯示老爸正確,只是淡淡地說:“行,那你就照老師說的去寫。”

  其次,我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和孩子平等相處。

  所謂“平等相處”就是不擺架子,不搞家長制。做父母的有了錯,就要承認錯,不要文過飾非,更不要惱羞成怒地強不知以為知,甚至打罵孩子。

  比如,我經常要寫一點科普作品,於是,就經常讓兩個孩子做第一個讀者。這樣,一方面可以問孩子們看懂沒有,如果孩子看懂了就可以發表;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檢查作品有沒有錯誤,孩子指出錯誤後,立即改正,不僅保證了作品的科學性,也是尊重孩子的有效方法。

  東子就曾指出過我把鈾的原子序數92誤寫為原子量的錯誤,女兒就曾指出過我把南極洲的最低氣溫-88℃寫成-90℃的錯誤。我表揚了他們。

  我記得有一次,那是女兒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一家四口圍坐在小方桌邊,正在吃午飯。只見哥哥一會兒輕輕捅一下妹妹,一會兒又輕輕捅一下妹妹,妹妹扭扭身子,搖搖頭,眼睛瞟了我一下。

  我知道孩子們一定有什麼事,就平和地問:“什麼事?說吧。”

  “小妹,快說吧,不要緊的。”哥哥說。

  女兒就怯生生地說:“我們老師說你說錯了。”

  “我說什麼說錯了?”我不明白地問。

  “你昨天告訴我,說北斗星繞著北極星轉,是一年轉一圈,我們語文老師說你說錯了。”

  也不知道是因為一個小學二年級老師說我這個大學老師說錯了,還是因為孩子說老爸說錯了,我的臉一下子火辣辣的。我想起來了,前一天吃晚飯時,女兒問過我這個問題,當時我也不知道,還是查了一本科普書《四季星座》之後,看到那本書的開頭有四張星圖,春、夏、秋、冬,北斗星正好在北極星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不就是一年轉一圈嗎?所以我告訴孩子是一年轉一圈。

小學家庭教育:尊重和平等是教育的關鍵

  於是我趕緊問:“你們老師說多長時間轉一圈?”

  “一夜轉一圈。”

  “你們怎麼講到這個問題?”

  “我們有這一課。”說著,女兒就把小學課本遞給我,我接過來一看,上面有一課“數星星的孩子”,說的是沈括觀天象、數星星的故事。課本上清清楚楚寫著:一夜轉一圈。我當即放下飯碗,查找了有關資料,沒有答案;又把那本《四季星座》查閱了一下,書上也沒有說。當天夜裡,我睡得很晚,每個小時出去觀察一次,直到凌晨4時,確信“一夜轉一圈”是對的。

  第二天一早我就告訴女兒:“曉春,爸爸昨天晚上看了,確實是一夜轉一圈,你們老師說的是對的。”

  女兒高興地一把抱住我的脖子:“爸爸,你真好!”

  我心裡很高興,女兒的話是對爸爸的最高評價。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在孩子面前認錯,並不會掉價,只會贏得孩子的信任。

  這使我想到2011年3月我到廣州講課時,遇到一位老師,他告訴我他姐姐對待孩子的故事。他說,他姐姐和5歲的兒子一起共讀《弟子規》。讀著讀著,遇到一個字,媽媽不認識了,就停了下來。兒子這個時候調皮地、以一種譏笑的口吻說:“查字典!查字典!”

  看來,以往當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時,媽媽就要求孩子查字典。本來,如果這位媽媽能放下架子,不認識的字就去查字典,正是一次增進親子關系的極好機會,可是這位媽媽沒有這麼做,可能是被孩子調皮的話語激怒了,她伸手把書扔到孩子的臉上。孩子一驚,很生氣地說了一句:“你不過就是我媽媽!”然後一面嘴裡嘟哝著“有什麼了不起”,一面轉身回到自己的房間去了。

  寬容以感化,訓斥求奏效,以理服人

  當然,孩子也有犯錯誤的時候。在孩子有了錯之後,家長應該怎麼對待呢?做家長的,這時應該和孩子共同尋找錯誤的原因。找到原因後,心平氣和地給孩子指出來。對於犯了錯誤的孩子,輕者罵、動辄打,顯然是錯誤的;而不幫助、不教育,聽之任之,也是錯誤的。正確的態度是區別不同的孩子,或寬容以求感化,或訓斥以求奏效,但要有理有據。寬容和訓斥是相輔相成的兩個辦法,既不要只講寬容不作訓斥,也不能一味訓斥不講寬容。

  寬容比責罵有力量

  對於那些自覺性強、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或者是初次犯錯,或者是偶然出錯,並非有意為之,均可寬容相待。

  寬容,表明允許孩子犯錯誤,希望孩子改正錯誤。恰當的寬容是很有力的教育,因為寬容能夠從情感上感化孩子,有利於孩子接受教育。寬容是告訴孩子,允許孩子對錯誤有一個認識和改正的過程。

  比如,放學了,孩子高興地背起書包往家跑。在樓道門口,只顧低著頭拼命往裡跑的孩子和正在往外走的鄰居張奶奶撞了一個滿懷。年逾古稀的張奶奶被撞倒在地,手裡的東西撒了一地,孩子見狀,手足無措,呆若木雞。

  爸爸聞聲從屋裡出來,大聲訓斥:“沒長眼睛啊,往張奶奶身上撞!”一位路過的叔叔也厲聲批評:“怎麼把老奶奶都撞倒了,還是個小學生,太不像話!”被碰倒在地的張奶奶慢慢爬起來,一手捂著被撞痛了的肚子,一手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著說:“沒事。下次當心點兒,去玩吧。”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三個人的話顯示了兩種教育方法。在這個例子中,孩子無意中撞倒了張奶奶,是孩子好動性格的反映,並不是有意為之,應以寬容為好。

  再比如,我們家親子對話最常用的方式是利用吃飯時間說一些有趣的故事。這一天中午吃飯時,我們一家四口人圍坐在小方桌四周,我就借機講了一個中國古代的“白馬不是馬”的哲學故事。

  我說:“馬,是對所有不同種類的馬的總稱,世界上只有具體的白馬、黃馬、紅馬,沒有什麼東西叫馬的。”

  我看著孩子們不太明白的眼神,繼續解釋說:“這就好比人,世界上只有具體的爸爸、媽媽、老師、校長……世界上也沒有什麼東西叫人。”

  我的話剛落,女兒就蹦出一句:“照你這麼說,那爸爸不是人。”

  她媽媽一聽,馬上說:“你在瞎說什麼?”

  我也為之一震,孩子怎麼罵人?

  但是,我馬上意識到這是孩子對概念的理解非常快、非常准確,只不過她是孩子,毫無顧忌地就說了出來。“爸爸不是人”的話雖然錯了,但是這並不是孩子有意識地犯錯。所以,我並沒有批評孩子,而是表揚女兒說得對。

  但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一時還分不清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因此,惡作劇、錯誤會不斷地出現。加上孩子的自我要求不嚴,自我控制能力弱,只是依靠寬容,有時也難以奏效。有時孩子也可能不理解父母的寬容,反而會以為“自己的錯誤不嚴重,所以沒有批評”,這在客觀上等於起了慫恿的作用。所以,必要的訓斥還是不可缺少的。

  必要的訓斥是鹽,不可或缺

  所謂“必要的訓斥”是指在不訓斥則不足以教育孩子時,講究方法、以求奏效的訓斥。對於那些調皮搗蛋、沒有自覺性的孩子,他們或者屢教不改,或者故意為之,則應以訓斥為主,伴以寬容。

  訓斥的關鍵在於要有理有據,“有理”就是訓斥地有道理,“有據”就是訓斥的事由符合實際情況。還要從孩子的心理出發,讓孩子感受到有理有據。

  有效訓斥必須注意以下幾條:

  首先,孩子的行為有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時要嚴加訓斥。比如,一個人在馬路上玩耍,或者一個人到河裡游泳,或者手裡拿著刀子玩耍等。

  其次,在孩子真的犯了錯誤、需要訓斥的時候,務必了解清楚孩子錯誤的客觀事實、前因後果,分析孩子實際應該承擔的責任。因為只有了解清楚,訓斥才能有理有據。不能不問青紅皂白,胡亂訓斥一頓。

  做家長的,在孩子犯了錯之後,要和孩子共同尋找錯誤原因。有時候是由於他們幼稚;有時候是由於他們並不認為錯;有時候則可能是因為誤解。家長應先找到真正原因,再心平氣和地給孩子指出來。

  如果孩子的錯誤是由家長的錯誤而導致的,那就更不能責怪孩子了,家長應該主動作自我批評才對。

  比如,少年大學生田曉菲的媽媽,一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就非常尊重孩子,遇事首先從嚴要求自己、檢討自己,親子關系十分融洽,家庭教育的效果非常明顯。結果,田曉菲13歲出版了兩本詩集,14歲考進北京大學英語系。

  當然,曉菲的爸爸媽媽對此認識也不是一開始就十分明確的,有兩件小事對他倆觸動比較大。

  曉菲的家裡藏書很多,曉菲又非常喜歡看書,這本來是件很好的事,讓曉菲隨便看好了。可是不然,爸爸媽媽竟然用封條把書櫃封上了。因為爸爸媽媽認為書櫃裡有一些書不適合曉菲看,比如有一本亨利?詹姆士寫的小說,書裡面有關於性的描寫,他們認為不能給曉菲看。所以,爸爸媽媽每天下班回家,只要看書櫃上的封條還是原樣貼著,就放心了。其實,曉菲早就揭開封條,悄悄地把書偷出來看過了。後來,爸爸媽媽知道了,曉菲笑著說:“你們別以為我不懂,我全知道!你們那麼防著我干什麼!”

  還有一次,曉菲發現媽媽拿著一個大信封,神秘地交給爸爸,悄悄地說:“明天快點把書給還了!”聽說是書,又這麼神秘,逗得曉菲心裡癢癢的。於是,曉菲趁爸爸不注意時,用一本《代數》書把大信封裡的書換了出來。一看,是《西廂記》,她高興極了,於是很快把書看完了。

  在這兩件小事中,從道理上講,曉菲的行為有錯,要說也可以批評幾句,但是,爸爸媽媽並沒有責備孩子,相反卻責問起自己來,覺得自己不應該不信任孩子、不應該不尊重孩子,曉菲的錯誤行為是父母的錯誤行為導致的。

  所以,對孩子的錯誤要力求判斷准確,區別孩子是有意犯錯,還是無意為之;是不願避免,還是無力避免;是重犯,還是初犯;是父母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力求從孩子的心理出發,分析孩子錯誤行為中有無合理的正確因素,准確辨清孩子應負的責任。只有這樣,訓斥起來才有針對性。錯誤事實准確,責備合理確切,孩子才會心服口服。

  做家長的一定要清楚:訓斥的目的不是顯示家長威風,而是幫助孩子改錯。

  最後,家長要做到“三要三不”

  “三要”是:一要在出錯現場批評,效果較好。尤其是對幼小的孩子,如果不當場訓斥,早上發生的事情等到晚上再訓斥,小孩子早就忘在腦後了。二要狠抓初犯不放。對於兒童初犯錯誤,一定要及時訓斥。讓孩子第一次有這種行為時就感到錯了,以後就不會再犯或只會少犯。如果初犯不予制止,形成了習慣,就難以糾正了。三要全家人意見統一、態度一致。同樣是撒野、淘氣,家裡有的人訓斥,有的人不管,有的甚至護著孩子,說不該訓斥孩子,這會使訓斥失效,教育失敗。但是,意見一致並不是全家人一起講,也不是大家七嘴八舌地一齊訓斥,那樣會使孩子無所適從,不知聽誰的好。應該以一個人為主,進行批評,其他人表示支持、贊同就可以了。

  “三不”是:一不動手打人。訓斥應當是擺事實、講道理的批評,不是大發雷霆、大動肝火,更不是動手打孩子。因為發火、打人會使孩子無法理解被訓斥的原因,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二不當著外人的面訓斥孩子。比如,有客人在場時,孩子有了錯處,不要當著客人的面訓斥孩子,但客人走後一定要及時予以批評。同樣,不要當著孩子的同學、朋友訓斥孩子,因為那樣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不利於教育孩子,但同學、朋友走後一定要及時批評,並指出之所以等同學、朋友走後才批評是為了照顧其面子,讓孩子體會到溫暖。還有吃飯之前,不要訓斥孩子,以免影響孩子的食欲,特別是不要用不給飯吃的辦法來體罰孩子。三不要無休止地訓斥。要先表揚,後訓斥。對孩子行為中合理的部分,要表揚;對不合理的部分,就應該批評,堅決反對那種不問青紅皂白只知道訓人的做法。訓斥時要直截了當,干脆利索,觀點明確。不要訓斥起來沒完沒了,把其他與此次問題毫不相干的事也聯系起來,那樣會使孩子搞不清楚究竟錯在哪裡;也不要重復語言,同樣的話講好多遍,使孩子聽得不耐煩,失去教育的效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感冒有哪些表現?

1、潛伏期大多為2~3日或稍久。  2、輕症只有鼻部症狀,如流清鼻涕、鼻塞、噴嚏等,也可用流淚、微咳或咽部不適,可在3~4天內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常有發熱、咽痛,扁桃體炎及咽後壁淋巴組織充血和增生

父母警惕22種兒童心理異常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動。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後,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