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消化性潰瘍的診斷,較成人困難得多,主要因症狀不典型。如空腹時反復發生上腹部疼痛及壓痛伴嘔吐者可擬診為潰瘍病。胃液分析對兒童意義不大,因胃酸無明顯改變,只少數病例增加。X線檢查有時可幫助診斷。兒童時期發現典型的潰瘍龛影者為數不多,因十二指腸球部位置深而固定,潰瘍多在球後壁,正側位較難看到。此外與潰瘍淺而小,易愈合也有關。大多數表現為胃滯留增多,胃蠕動增強,幽門痙攣梗阻,十二指腸球部充盈欠佳,粘膜粗糙紊亂,局部壓痛等間接征象。小嬰兒直立位腹部平片顯示腹腔內出現游離氣體,提示胃或十二指腸有穿孔。國內外對小兒已廣泛應用胃、十二指腸纖維內窺鏡(fiberopticendoscope)檢查,直接發現潰瘍,比X線鋇餐檢查的診斷率高且可靠,尤其是對胃潰瘍,內窺鏡檢出率為975,X線只有50%,但對疑有穿孔者應禁忌。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兒,應盡可能在24~48小時內行緊急內窺鏡檢查,凡在一周內檢查者大多可見出備灶,絕大多數由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所致。
一般認為10歲以上的病例,症狀明顯,10歲以下者,臨床表現無定型。
新生兒和小嬰兒的潰瘍為急性,起病多急驟,確診較困難,多為穿孔、出血就診,易被原發病掩蓋,常無特異症狀早期出現哭鬧、拒食,很快發生嘔吐、嘔血及便血。。粘膜上有出血性糜爛和小的出血點,伴有表皮剝脫,常為多發性,易於愈合,但也易於穿孔,可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而引起腹膜炎,腹疼,腹脹明顯,腹肌強直,常伴發休克。
幼兒主要症狀為反復臍周疼痛,時間不固定,不願進食,食後常加重,很易誤診。或以反復嘔吐為主要表現,往往食欲差、發育不良或消瘦。
年長兒的臨床表現與成人相似,訴上腹部疼痛,局限於胃或十二指腸部,有時達後背和肩胛部。胃潰瘍大多在進食後疼,十二指腸潰瘍大多在飯前和夜間疼痛,進食後常可緩解。有些患兒因伴幽門痙攣常嘔吐、嗳氣和便秘。偶或突然發生吐血、血便以及胃穿孔。檢查時可發現劍突下有壓痛點,或臍上部痛覺過敏。僅部分病例胃液酸度增高。胃液帶血或糞便潛血陽性是較可靠的指征,但不能經常看到。偶有低熱,可能與伴發胃十二指腸炎及淋巴結炎有關。常伴貧血,血常規化驗,大多顯示血紅蛋白減低(100g/L以下),血小板正常。因此體重增加差,不定時腹疼,與進食有關,嘔吐、吐血或便血為小兒消化性潰瘍的特片。
![]() |
怎樣救治小兒燒傷
燒傷的原因很多,有火焰、熱液、熾熱固體、蒸氣、電流、某些化學物質和放射線等。如果發生了燒傷應立即進行初步的救治,可預防發生敗血症、休克等嚴重情況,減輕燒傷所致的殘疾程度。 初步救治的方法是消除致傷的原因。火焰 |
![]() |
預防小兒肺炎的相關辦法有哪些呢
小兒肺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熱、咳嗽、氣促鼻干煽。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感受風寒,或風熱之外邪;此外,在其它一些疹病過程中,若小兒正氣虛弱,亦可並發或繼發本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每年大概有100萬5歲以下的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