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患兒身高只有1米
不久前,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炎症性腸病診治中心接診了一名14歲女孩,其身高卻不足1米,也沒有來月經。據家長介紹,孩子有腹痛很長時間了,但直到8歲時才被診斷為炎症性腸病,在當地醫院一直接受激素治療,這些年來,孩子的身高再也沒長過。感覺情況不對,家長才想到帶孩子來廣州大醫院看看。
像這樣的孩子在炎症性腸病門診並不鮮見,許多孩子都是發現得晚,生長發育已受到了影響,好不容易得到了診斷,但由於治療不規范,患兒的生長發育受限,仍然會落後於其他孩子。
兒童患病可能症狀不明顯
炎症性腸病的發生機制至今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相關。需要注意的是,兒童患病的表現並沒有成人典型,有些缺乏典型臨床症狀,如腹痛、腹瀉及其他炎症表現;有些則僅有孤立症狀,如有慢性腹痛。但患兒有一個共同特點--都伴有生長遲緩。在發病初期,生長遲緩也可能是臨床上唯一的表現。
身高的影響因素包括遺傳、營養、生長激素的分泌、疾病、藥物作用、運動、睡眠、心理狀況等多個方面。炎症性腸病本身就是慢性炎症,會抑制長骨生長。此外,疾病導致營養吸收不了,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如果不加以干預的話,炎症性腸病患兒的身高與普通孩子的身高差異,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大。
治療方案比成人有更多選擇
炎症性腸病有"綠色癌症"之說,一旦患病則不能根治。幸運的是,通過規范的治療可最大限度讓患兒生長發育不落後於其他孩子,將來也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結婚生子。
據健客網了解,兒童患者在治療時也可能用到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在發作期誘導緩解病情方面發揮很大作用,一般情況下激素治療只使用幾個月。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就應改用免疫抑制劑。兒童在發作期時也可以選擇生物制劑來影響病情發展,病情緩解後再使用免疫抑制劑,但這種治療方式相應的費用較為昂貴。
![]() |
淺談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誘發引導的策略
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指的是小學生上進心的驟然萌動和進步欲望的閃現振奮,是他們在受小學心理教育過程中因受教育情境感染、教育活動刺激、師長或同學言行激勵而閃現的渴望進步的思想火花和振奮情緒。 在心理教育中,如何實施 |
![]() |
小兒燒傷處理辦法
小兒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