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兒科經驗常識 >> 兒科相關疾病綜合 >> 如何判定新生兒得了疾病

如何判定新生兒得了疾病

  一、觀察體溫。

  正常腋下體溫為36-37℃,超過37.5℃即為發燒,說明有細菌感染,也說明新生兒有一定抗病能力。但早產兒有時不燒反而是體溫較低(不到35℃),遇有這種情況應盡快去醫院診治。

  二、注意精神狀況。

  當有異常情況時,新生兒常表現為精神弱,眼神發呆,反應差;也有的表現為煩躁不安,這也是疾病的征兆。

如何判定新生兒得了疾病

  三、面色的變化。

  正常新生兒面色是紅潤的,偶有口周圍稍微發青,並不一定有問題,但遇有面色發青或灰白,口周圍明顯青紫時多半是有了病。

  四、吃奶情況。

  新生兒哺乳量每天各有差異,偶爾吃的少些,並非是有什麼疾病,只要精神好、睡眠好,就不必擔心。假如突然不愛吃奶,或吸吮無力,這就要對新生兒進一步觀察。

如何判定新生兒得了疾病

  五、對哭聲的鑒別。

  突然劇烈用尖銳聲音哭泣時,一般表明有疼痛感。如兩腿緊縮劇烈啼哭時,多半是肚子痛;若哭聲無力或呻吟則說明有重病;如果哭聲為高音調、短促、突然,應考慮到有無腦疾患。

  六、黃疸的觀察。

  若生後24小時內出現重度黃疸,有可能是母子血型不合。若黃疸重新出現顏色較前見深,日漸加重,並持續2-3周,即為異常,應引起注意。觀察黃疸一定在自然光線下觀看。

  此外,遇有嘔吐、腹瀉、呼吸急促、皮膚紅腫等均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中醫針灸治療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的早期臨床表現常不典型,早產兒尤其如此。表現為進奶量減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煩躁不安、哭聲低、發熱或體溫不升,也可表現為體溫正常、反應低下、面色蒼白或灰暗、神萎、體重不增等非特異性症狀。  內因多與

小學生心理異常有一成之多

如果一個班上有4個特別好動的小學生,班主任需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壓力?一所學校有10%的孩子長期“空巢”,會對他們的成長會有什麼影響?這些嚴峻的心理課題真實地出現在廣州市的很多小學,白雲區集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