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胃潰瘍的病例在不斷增多,甚至有的孩子已經是“老胃病”了,這不得不引起家長的重視。消化性潰瘍已經不是兒童少見病了,它占兒童胃鏡檢出病變的10%—20%,成了僅次於胃炎的上消化道器質性疾病。
為什麼小小年紀的孩子會頻發這樣嚴重的“成人疾病”?這主要和食品衛生、飲食習慣以及用藥有關。俗話說“病從口入”,現在的不少食品大量使用各種添加劑,而不衛生的快餐可能暗藏誘發胃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長期食用這些食品,兒童患上胃潰瘍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孩子吃飯不規律,經常誤了飯點,饑飽不均,也是該病多發的原因。尤其是濫用藥物,如抗生素、激素、非甾體類消炎藥等更容易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在不同年齡段,其病因不盡相同。如新生兒期、嬰幼兒期以急性、繼發性多見,如用藥不當、嚴重感染、早產等因素導致發病;而學齡前兒童及學齡兒童則多因原發性的hp(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
家長總認為孩子怎麼會有胃潰瘍呢?這種固有的錯誤觀念往往會使孩子的病情得不到確診,耽誤其治療。多數家長在我們消化內鏡檢查時看到自己的孩子胃或十二指腸有潰瘍時都是目瞪口呆的,難以置信。胃十二指腸鏡檢查是目前首選的確診手段,孩子不會產生普通胃鏡檢查時的恐懼心理。
胃潰瘍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出現慢性失血性貧血,甚至是大出血,嚴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若造成穿孔的話,會發生腹膜炎、腸粘連等,不僅影響孩子的發育還會危及其生命。因此孩子如有以下症狀,家長就要當心了,最好及時將孩子送醫就診。
學齡前兒童及學齡兒童:主要表現為反復腹痛;惡心、嘔吐、反酸、嗳氣、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狀;小細胞低色素貧血、大便隱血陽性;嚴重者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嘔血、黑便)、穿孔。
新生兒、嬰幼兒:以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多見,可有嘔血、黑便等。
![]() |
崇拜孩子心理成長需要
心理學告訴我們:對強者的崇拜,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但我們應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明星”崇拜,讓其健康成長起來? 一、孩子在“崇拜”中成長 人的成長多數從&ldqu |
![]() |
新生兒長“青春痘”!為什麼
很多爸爸媽媽會發現,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臉上長出了不少“青春痘”?難道新生兒也會長出“青春痘”嗎?其實,這種新生兒長出的痘痘在醫學上叫做“新生兒痤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