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譽為寶寶安全保護傘的疫苗,又再一次引發公眾信任危機,近日,日本政府暫停使用輝瑞7價肺炎球菌疫苗“Prevenar”和賽諾菲安萬特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ActHIB”兩種兒童疫苗,因為有兒童在接種疫苗後死
預防接種前,家長務必如實提供兒童身體健康狀況,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四種情況,將不能接種麻疹疫苗。 1.已知對麻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輔料以及抗生素過敏者(如對硫酸慶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過敏)、曾患過敏性喉頭
春天到,傳染病也漸漸多了起來。河南省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趙國興提醒家長,現在正是水痘流行季節,要特別留心孩子的健康。 水痘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幼兒,冬春季為多發季節,潛伏期為10~2
當孩子出生後,監護人應在1個月內到戶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以便接種單位及時為您的孩子建立預防接種卡,安排疫苗接種計劃。下面,介紹一下0—6歲的寶寶規定強制免疫的疫苗。 首先說說乙肝
從3月5日起,廣東省將啟動脊髓灰質炎疫苗 (俗稱吃“糖丸”)強化免疫活動。此次強化免疫涉及500萬名嬰幼兒。許多媽媽對於這次強化免疫都有一些疑問。比如孩子平時吃雞蛋過敏,能否接種?如果孩子正在生病,錯過了這次
市民劉女士:通常接種疫苗後,寶寶容易出現腹瀉、皮疹、發燒等不良反應,此時家長該如何進行處理? 健康講師孫琳(深圳市福田區疾控中心):如果是出現輕微腹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只要注意給寶寶多補充水分,及時更換
二類苗有條件者最好打 “疫苗分為兩類。一類是計劃內的,由政府免費提供,為強制性接種;一類是計劃外的,由公民自費且自願受種。”闫濱說。不少家長認為,二類疫苗接不接種無所謂,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其實,一類苗與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莊輝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提醒廣大育齡父母,孩子出生後24小時之內應進行乙肝疫苗接種,而且越早越好。 莊輝說,由於新生兒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乙肝病毒,90
每年的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是第25個年頭了,主題為“接種疫苗,寶寶健康”。 接種疫苗,俗稱打防疫針,是保護孩子少受或不受某些傳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如今隨著預防接種知識的推廣,按時進
在全球范圍內首次經過實驗室驗證的美國科研人員宣布—— 經過臨床驗證,現階段適用的傳統季節性流感疫苗對預防眼下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毫無作用,這是在全球范圍內首次經過實驗室驗證,甲型H1N1流感病毒
俗話說,兔子急了也咬人。今年是兔年,寵物兔成了市場上的新寵。據武漢市疾控中心統計,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因被兔子咬傷前來接種狂犬病疫苗的人數就相當於以往全年的總和,其中絕大多數是學齡前兒童(最小的患者不到1歲)
注射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要盡早接種第一次乙肝疫苗,以避免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險。而寶寶1個月時得注射第二針,最後的第三針則在6個月時。可問題就出在,有些寶寶在滿月的時候,黃疸
寶寶在一定的年齡後都要接種乙肝疫苗,以預防和抵抗乙型肝炎。然而寶寶在接種乙肝疫苗時有時出些小意外,但應該在寶寶接種乙肝疫苗時的注意哪些事項呢? 在我國,乙型肝炎發病率較高,已有10%是乙型病毒標志的慢性攜
小兒專家: ①早產寶貝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早產寶貝生長發育狀況落後於足月寶貝,在免疫系統發育方面尤其突出,早產寶貝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均為免疫細胞)的功能比足月寶貝更不成熟,會導致某些疫苗接種後產生
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是預防乙肝感染的最重要的環節。 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是指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第1針乙肝疫苗。為什麼這一針最重要呢? 1、新生兒出生後接種乙肝疫苗時間越早越好,超過24小時再打,
夏季氣溫較高,由於嬰幼兒對外界的高溫氣候不能適應,胃腸道的各種腺體分泌減少,消化功能下降。為了讓寶寶平安度過炎熱的夏天,家長尤其要注意預防四種疾病。 腹瀉:要預防幼兒發生腹瀉,就要做到喂養科學,定時定量有
計劃免疫程序是通過大量科學試驗而制定的,不能隨意更改,既不要漏打、少打,也不可重打、多打。只要按照程序執行,完全可以保護兒童免受疾病傳染。如果過多地注射疫苗,有時反而會使免疫力降低,甚至無法產生免疫力,這在醫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很強。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胡曉雲說,為確保2012年我國如期實現消除麻疹的任務目標,強化免疫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斷病毒傳播
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是科學家們研制的預防該病的有效疫苗。該疫苗不是采用注射接種的方法,而是采用口服接種的方法。因為是口服接種,有些問題往往容易忽視,以下幾點應引起注意。 1.要克服認為一顆糖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醫院(市二醫院)在門診6樓學術報告廳舉辦了兩場兒童健康教育系列講座,醫院兒科主任李珊主任醫師主講了“小兒感染性疾病與疫苗接種”,解答了很多家長關心的疫苗接種問題。 李主任說,門診中經常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