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媽媽都會拿到一本預防接種卡,每次帶寶寶去打預防針時都需要記錄寶寶接種疫苗的種類、批號等,同時也預約好下一次接種的時間。不過,如果你仔細翻看,會發現其中有計劃內和計劃外兩種疫苗。為什麼要這麼分?計劃外的疫苗需不需要接種?該怎麼選擇?
計劃內疫苗&計劃外疫苗
計劃內疫苗
是指由國家或地方政府根據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和社會經濟狀況而制定的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程序中所包括的疫苗,並規定所有符合條件的兒童都要接種,以達到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各國最基本的計劃內疫苗包括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我國還增加了乙型腦炎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從以上計劃內疫苗所預防的疾病不難看出,計劃內疫苗都是針對一些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疾病,患這些疾病不僅會對患病孩子和家庭造成嚴重傷害,同時也會增加整個社會的醫療成本和經濟負擔。
計劃外疫苗
計劃內疫苗以外的疫苗統稱為計劃外疫苗。計劃外疫苗可以劃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疫苗是由於價格或性價比的原因而被列為計劃外疫苗。當某種疫苗所預防的疾病相對比較輕微,或者疫苗本身價格較高時,就被列為計劃外疫苗,由家長選擇是否接種並負擔相應的費用。這些計劃外疫苗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輪狀病毒疫苗、水痘疫苗、兒童7價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我國部分地區已列入計劃內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五聯疫苗等。
另一部分疫苗是由於所預防的疾病只在特殊情況下才會發生,沒必要每個寶寶都接種而被列為計劃外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傷寒疫苗、黃熱病疫苗等。
計劃外疫苗怎麼選?
上面提到的那部分因價格或性價比原因而被列為計劃外的疫苗還是值得選擇的。
雖說流行性感冒、水痘、輪狀病毒腹瀉等疾病大多能痊愈,對孩子健康的危害並不大,但在兒童中的發病率較高,極少數還有可能發展為嚴重病例。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肺炎鏈球菌感染所導致的肺炎、腦炎等並不常見,但卻容易遺留嚴重的後遺症,對兒童健康的危害極大,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這些疫苗還是應該接種。實際上,兒童7價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水痘疫苗等都已經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薦,在歐美發達國家被列為計劃內的疫苗。
新型的聯合疫苗如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髓灰質炎-b型流感嗜血桿菌五聯疫苗等,接種的效果與接種單一疫苗的效果相當,但可以大大減少寶寶接種的次數,免除寶寶的皮肉之苦,也能減輕家長來回奔波醫院的辛勞。
而另一部分計劃外疫苗,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則沒必要接種。如狂犬病疫苗,如果沒有被貓、狗或其他動物咬傷或抓傷,
根本沒必要接種;而不到傷寒、黃熱病流行疫區,也就沒有必要接種傷寒疫苗、黃熱病疫苗。
小提醒
由於寶寶一出生就要開始疫苗接種,如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都在寶寶出生24小時內開始,大部分計劃內或部分計劃外疫苗接種也在寶寶6個月內開始,因此在寶寶出生前,媽媽就應該開始考慮寶寶將來的接種計劃。
(實現編輯:譚超堂)
![]() |
小孩的嫉妒心理是怎樣的?
小孩子有嫉妒心理嗎?很多人認為不可能有,但其實科學證明,嫉妒作為一種心理活動產生是很早的。有人做過實驗,15個月的孩子,如果媽媽當著他的面抱別的孩子,他就會有所反應,非要讓媽媽放下別人抱自己,並緊緊摟住媽媽,好 |
![]() |
莫混淆小兒肺炎與感冒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正是小兒肺炎的好發季節,但有時它又與小兒感冒的症狀相似,容易混淆。 什麼是小兒肺炎 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3歲以內的嬰幼兒在冬、春季節患肺炎較多,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