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尿路感染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包括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由於小兒尿路感染的症狀通常較為隱蔽,家長很難及時發現,從而延誤的最佳的治療時機,導致本病反復發作。那麼小兒尿路感染的治療通常要用什麼藥物呢?常見的治療藥物如下:
1.磺胺藥:磺胺類藥物對大多數大腸桿菌有較強抑菌作用,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產生耐藥性,價格便宜,因此常作為初次感染的首選藥物。常用制劑為磺胺甲基異惡唑(sme),多與增效劑甲氧苄氨嘧啶(tmp)聯合應用(即復方新諾明smzco)。其劑量為50mg/(kg×d)分2次服。一般療程為1~2周。為防止在尿中形成結晶應多飲水,腎功能不全時慎用。
2.吡哌酸:尤其對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小兒尿路感染療效顯著,因其尿排出率高,適用於各種類型尿感。用量30~50mg/(kg×d),分3~4次口服。副作用少,可用輕度胃部不適。幼兒慎用。
3.呋喃坦啶:呋喃坦啶抑菌范圍廣,對大腸桿菌效果顯著,不易產生耐藥性。劑量為8~10mg/(kg×d),分3次口服。易致胃腸反應,農宜在飯後服用。亦可配合tmp使用。對頑固性感染需3~4個月連接治療時更宜選用呋喃坦啶。
4.氟哌酸:為喹諾酮類全合成廣譜抗菌藥物,對革蘭陰性、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劑量5~10mg/(kg×d),分3~4次口服。因其抗菌作用較強,長期應用可導致菌群失調,使用時應注意。一般不用於幼兒。
5.氨基苄青霉素、先鋒霉素:均為廣譜抗生素,有較好抑菌作用,常用於尿感的治療。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雖有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腎霉性較大,且對聽力也有不良影響,使用時應慎重。
綜上所述,以上是治療小兒尿路感染的常用藥物的介紹,希望對您的健康有所幫助。
![]() |
謹慎對待寶寶腹瀉
兒童腹瀉原因 感染因素:包括腸道內感染(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和腸道外感染(如肺炎、腦炎、中耳炎等引起,通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中大部分伴有腹瀉症狀);·非感染因素:主要是由於護理不當或喂養 |
![]() |
兒童孤獨症的早期判斷
如何才能發現孩子在早期的孤獨症傾向呢?以下的十幾種行為就是孤獨症的早期表現,如果發現孩子同時具備以下7種行為,就應該懷疑他有孤獨症傾向了。 兒童孤獨症的早期判斷: 1.對聲音沒有反應; 2.難於介入同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