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是由真菌傳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喂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一般嬰兒鵝口瘡發病很快,但全身症狀不明顯,可有輕度發熱,煩燥不安,哭鬧,有的孩子不愛吃東西,但多數並不影響哺乳。
發病初期,口腔粘膜充血發紅,1~2天後,在舌、唇和頰粘膜等處,出現散在的白色斑點狀、凝乳樣物,有的狀如白膜,稍微突出於粘膜表面,和凝乳塊不同的是這些白膜不能被擦拭干淨。如果強行剝去白膜,創面會滲血。在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時,白色斑點會很快蔓延整至個舌背、唇、頰、腭部粘膜,形成片狀。較大的兒童感染白色念珠菌,常常局限在口腔的某一部位,多見於口角,表現為雙側口角糜爛,特別在寒冷干燥的季節,常常由於口角干裂而繼發念珠菌感染。發現嬰兒患鵝口瘡要及時到醫院請有經驗的醫生治療,在門診常遇到將本病誤診為其它口腔感染的情況,如有的患兒表現為粘膜充血比較明顯可能會被誤診為細菌或病毒感染性口炎,由於用藥不當或自行使用抗生素,反使病情加重。因為本病發展較快,如果處理不當,可蔓延到咽部,食管和喉頭,出現聲音嘶啞,甚至發生吞咽和呼吸困難。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以局部治療為主。主要是應用鹼性藥物進行局部治療,因為鹼性環境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常用的藥物有:制霉菌素混懸液(5~10萬單位/毫升),2%碳酸氫鈉液,紫藥水等,可用消毒棉簽蘸藥液塗於病損處,通常用藥後病損會很快消失,為鞏固療效可繼續用藥幾天,預防復發。
小編提醒:鵝口瘡很容易復發,因此哺乳的母親要經常清潔乳頭,奶瓶,嬰兒用過的其它物品也要經常清洗或消毒。
![]() |
飲食方面對小兒便秘的影響是什麼
孩子的健康問題,一直是一個家庭永遠說不完的話題,小兒便秘已經不再是什麼少見的疾病,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所體現,但是許多家長一直還沒有找出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您對這方面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飲食方面對小 |
![]() |
嬰幼兒的一些基本急救知識
曾經有孩子從床上摔落造成頸椎脫位,其父母立刻將孩子抱起,結果造成孩子死亡。像這種因不懂急救常識反而讓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的病例很多,在出現緊急情況後,如果市民能夠掌握一些基本急救知識,就會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