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時期常見的心律失常與成人不盡相同,它包括以下幾種:
一、窦性心律不齊。
心率隨呼吸而改變,吸氣時心率增快,深吸氣時更為明顯,吸氣末期心率減慢。在發熱、運動、情緒緊張、哭鬧或用阿托品後心律不齊消失。
二、窦性心動過速。
小兒正常心率因年齡而異,若新生兒心率超過200次/分;1歲以下超過160次/分;1-2歲超過140次/分;2-6歲超過130次/分;7-12歲超過120次/分,則稱為窦性心動過速,常見於運動、緊張、哭鬧、發熱、、出血、、、心力等,其他如功能亢進及某些藥如阿托品、麻黃素等影響也可引起。
三、病窦綜合征。
是由於心髒窦房結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激動產生和傳導發生障礙。小兒可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黃、先天性引起。臨床特點是持久而顯著的窦性心動過緩,心率不隨運動、哭鬧、發熱而增加。除心動過緩外還可出現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所以也稱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綜合征,簡稱“快-慢綜合征”。
四、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約60%發生在兒童,約5%-10%病人原有預激綜合征,亦可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髒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黃中毒、甲狀腺功能亢進等。4個月以下小嬰兒多見,常突然發作,此時可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涼、呼吸急促、拒奶、嘔吐、口唇發绀等症狀,可持續數秒、數分或數小時而突然停止,血壓低,聽診時可發現心音弱,心率快而規則,新生兒心率可達300次,嬰兒可達200-300次,年長兒可達160-180次。
五、期前收縮(又稱早搏)。
正常心髒跳動的起搏點是在心髒窦房結,而期前收縮是由異位節律點提前發出激動而引起的心髒搏動。按異位節律點出現的部位不同,可分為房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及交界性期前收縮。這些可以通過心電圖檢查來明確診斷。
六、房室傳導阻滯。
可由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藥物中毒如洋地黃、低血鉀等原因引起,按受阻程度可分為Ⅰ度、Ⅱ度、Ⅲ度。Ⅰ度是一般無症狀,心電圖僅表現P-R間期延長。Ⅱ度可出現心髒漏跳現象。Ⅲ度由於心率過慢,可出現急性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這是十分危險的,需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 |
兒童腹瀉 提防闖入十大護理誤區
冬季腹瀉是兒童冬季常見病,它與夏季腹瀉不同,一般與飲食無關,而與輪狀病毒感染或感冒感染有關。患了冬季腹瀉的孩子要勤加護理,而且要避免闖入7大護理誤區,以免腹瀉症狀加劇。 誤區一:給腹瀉的寶寶濫用抗生素 目前 |
![]() |
寶寶中暑的急救法
在炎熱的天氣裡,寶寶很容易會中暑。如果是在郊區景點,沒醫院沒大夫又該怎麼辦?兒科李主任推薦急救一招——掐三穴:人中、合谷、內關。 在郊外游玩時,如果天氣很熱,首先要時刻注意寶寶的一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