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天氣裡,寶寶很容易會中暑。如果是在郊區景點,沒醫院沒大夫又該怎麼辦?兒科李主任推薦急救一招——掐三穴:人中、合谷、內關。
在郊外游玩時,如果天氣很熱,首先要時刻注意寶寶的一舉一動。如果發現本來活蹦亂跳的寶寶突然精神差了,還出現頭暈、頭疼、面色蒼白、惡心、動作不協調等情況時,說明寶寶已經先兆中暑了。這時要趕緊把寶寶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掐寶寶的人中穴、內關穴以及合谷穴,或者身邊有帶針之類的物體,可先將其用火消毒,然後用針淺刺人中,並擠出血滴,這兩種方法對於大汗虛脫的寶寶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然後,還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讓寶寶舒服些。方法很簡單,找到寶寶後頸部大筋兩旁凹陷處,與耳垂平行處的風池,以食、中指一起按摩,以及找到寶寶下嘴唇正下方的凹窩承漿穴按壓,可以達到放松頸肩部肌肉、緩解頭暈頭痛、生津止渴的效果。
同時,有條件的要給寶寶喝點糖鹽水,但不能過量飲水,尤其是熱水。因為過量飲用熱水反而會使寶寶大汗淋漓,造成體內水分和鹽分進一步大量流失,嚴重時還會引起抽搐。一般兩三歲的寶寶每隔一小時飲用30~50毫升即可。但是,如果寶寶出現高熱,即體溫達到38攝氏度以上,則盡快送醫院處理。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預防。帶寶寶出游時,一定要讓孩子戴帽子,家長還應帶點鹽,有車載冰箱的可以帶點綠豆湯、西瓜汁,十滴水、人丹等抗中暑藥也是必帶的。
![]() |
小兒感冒的飲食宜忌
感冒,俗稱傷風。根據發病季節或症狀不同,中醫通常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大類型。風寒感冒多表現為發熱怕冷,頭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為白粘痰,知苔薄白;風熱感冒者發熱不怕冷,頭痛,咽喉痛,咳嗽痰為黃稠膿性痰 |
![]() |
研究發現睡得越少腰圍越粗
最近的一個研究發現孩子們在童年早期睡得最少則最可能肥胖。 從嬰兒到7歲,睡得越少的孩子臀圍、腰圍越大,脂肪量也更大。 研究者們認為減少小孩肥胖風險的一個方法是去報他們每天晚上都獲得充足的睡眠。 改研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