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時,哪些疾病可能會傳染?
1、皮膚病
在泳池中最常見的傳染病就是皮膚病,尤其是以足癬為代表的真菌性皮膚病。
另外,一些細菌性皮膚病如膿胞瘡等造成的痂也很容易在泳池中傳播。
因此,一般游泳池都會規定有皮膚病的人不得入水。
醫生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本身有皮膚病如足癬、皮疹、濕疹等,游泳會加重病情。
防護方法
選擇衛生達標的正規泳池游泳
因為游泳池中的水都會使用消毒劑,一些敏感體質的孩子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游泳時間不要過長、過於頻繁。家長也要多留心觀察孩子是否有不適反應。
如身上有皮膚破損不要去游泳
因為在水中長時間的浸泡,會使得角質層軟化,皮膚破損加重,細菌容易入侵,誘發一些皮膚疾病。
為防止曬傷
建議不要在大太陽的上午11時到下午4時這段時間去游泳,最好是選擇清晨和傍晚。
在陽光下游泳,游泳前最好擦上兒童專用的防曬霜。
做好個人防護也很重要
如泳帽、毛巾和拖鞋等應單獨給孩子攜帶,避免與他人共用。
2、結膜炎
還有很多人會現眼睛疼痛、紅癢、流淚、畏光、充血、水腫等等常見的結膜炎病,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
如要去游泳,不論從安全還是衛生的角度考慮,不要到戶外池塘裡游泳,要選擇證照齊全、衛生條件好的泳池。
防護方法
准備好泳鏡。
游泳後,如果覺得眼睛不舒服,或有紅腫、疼痛等症狀出現,一定及時就醫。
盡量保持孩子手部清潔,不要過多地用手揉搓雙眼。
3、胃腸道疾病
學游泳的人可能都會有嗆水的經歷,初學者和兒童吞進的池水會更多。
當池水中致病菌數目較多時,吞入池水就有可能引起胃腸道疾病。如果池水“大腸桿菌”超標,泳後腹瀉的幾率就更高。
防護方法
找專業的教練學習換氣方法。
如果不小心喝下去之後,留意孩子有無不適反應,及時就醫。
4、中耳炎
外耳道一般都是干的,游泳時會變濕。
有時外耳道內有較大的耳屎,耳屎遇水膨脹,膨脹的耳屎就會擠壓外耳道,導致耳鳴、疼痛等。
防護方法
防止池水進耳,最好是戴耳塞。
如果耳朵進水,想將水排出,常見方法:
①單足跳躍法:將頭分別側向兩邊,單足跳躍,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從外耳道流出。
②專用工具取出法:如果耳朵裡進水後出現疼痛、耳鳴等症狀,應去醫院檢查,由醫生用專用工具取出。
耳朵有炎症的孩子,最好不要去游泳,容易因為嗆水和進水加重病情。
游泳時,5大注意要點
1、不要在水中“噓噓”
美國2012年水質與健康委員會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每5個成年人當中,就有1人會在泳池內小便。
游泳的過程中,成人自己注意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無論大便還是小便,想上廁所一定離開泳池,不可以隨意就地解決。
對於不會表達的幼兒,家長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尿不濕,不要讓正在腹瀉的孩子進入泳池。
2、戴好泳帽和泳鏡
戴泳鏡,避免泳池中的化學物質或細菌傷害眼睛,誘發眼病。
戴泳帽,則防止頭皮屑和掉落的頭發污染游泳池,降低泳池水質。
3、游泳前後都要洗澡
美國水質和健康委員會201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將近70%的人不會在游泳之前洗澡。
這意味著,除了“噓噓”和便便之外,游泳池水中也許還存在人的汗水、身上的污垢和散落的死皮。
泳池水中的體液和排洩物,是造成泳後“紅眼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建議孩子游泳前後都認真洗澡,既不將身上的汗水和污垢帶到干淨的泳池中,也不在游泳過後,讓泳池中的有害菌和有機物在身上停留。
4、一些公共設施也能傳染疾病
除了水之外,游泳池的其他公共場所更容易傳播疾病。
洗浴間的欄桿、水龍頭都是常見的疾病傳播設施。
因此,個人的洗浴用品和換洗衣物不要亂放,更不能與其他人共用,最好自己准備袋子裝好,回家及時清洗。
5、游完泳後不要忘記刷牙漱口
孩子們游泳時,開心之余,池水常會進入口腔,一些病菌也隨之而來。
游完泳,如果不及時清潔口腔再接著吃東西,這些病菌就會進入胃腸道。
因此游泳後要及時清潔口腔,可以准備漱口水或准備牙具,以備及時清潔。
重要提醒
△夏季游泳或者戲水時,最好戴上泳鏡。
△游玩後要及時洗手並避免用手揉眼睛。
△如果在游完泳後出現眼部不適,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 |
正確面對孩子的逆反心理
古希臘有一個神話,宙斯給一個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個盒子,盒子裡裝著人類的全部罪惡。和其他孩子一樣,潘多拉也是很好奇的,加上宙斯給她盒子時告訴她,絕對不要打開。正因為這樣,潘多拉更想看看盒子裡的東西。她打開了盒子, |
![]() |
食物補充維生素,哪些食物來幫寶寶?
1.芹菜汁 芹菜味道清香,可以增強人的食欲。在天氣干燥炎熱的時候,清晨起床後喝上一杯芹菜汁,自我感覺會好得多。在兩餐之間最好也喝些芹菜汁。芹菜汁也可作為利尿和輕瀉劑以及降壓良藥。由於芹菜的根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