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中醫對策:換季時節兒童保健5要點

中醫對策:換季時節兒童保健5要點

  夏秋換季時節氣溫逐漸轉涼、空氣干燥,活躍病菌病毒都帶給人們不小挑戰,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小兒形質未充——髒腑機能尚未發育完全;稚陰稚陽——抵抗力相對虛弱;易寒易熱——對環境變化反應敏感,都決定換季時應格外注意小兒飲食、穿衣和服藥等方面。中醫將其總結為5大要點——

  1.講衛生、防腹瀉

  寶貝秋季有時突然拉肚時,疾病質以屬“寒”者為多,因為寶貝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容易著涼,如果碰巧吃不衛生食物,尤其是沾有“輪狀病毒”食物後,往往就會腹瀉;普通應用抗生素就能控制腹瀉時卻往往無效,因為抗生素只能殺滅病菌,而不能消滅病毒。所以秋季要特別注意食品清潔,尤其是瓜果要確實洗淨再給寶貝吃次不要吃得太多。

  典型小兒秋季“寒”腹瀉特點是:起病較急常伴有咳嗽、發熱等風寒感冒症狀,或有嘔吐瀉如水樣便,臭氣不明顯時,應該給寶貝消化道以休息,可以禁食8-12小時,禁食期間喂適量淡鹽水,隨後再慢慢恢復飲食。

  采用疏風散寒、化濕和中中藥內服,並配合推拿臍部貼敷等中醫藥療法,往往能較快緩解症狀減少體液流失,從而縮短病程,恢復小兒胃腸道正常功能,為防止劇烈腹瀉後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腹瀉特別嚴重時應該以補液、補充電解質等西醫對症治療為主。

  2.多飲水、潤秋燥

  入秋以後,空氣濕度降低,人們明顯感覺到鼻腔和皮膚的干燥,中醫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燥”。秋燥是六種主要氣候致病因素之一。秋季的空氣濕度雖然並沒有冬季低,但因為氣溫相對偏高,人體的代謝相對旺盛,出汗多一些,所以更容易出現肌體缺水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寶貝身體容易所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流鼻血等各種秋燥症狀。此時應該適當地增加喂水量和喂水次數,或將梨、柑橘、荸荠、藕、葡萄等水果搾汁,代替水經常喂給寶貝喝,通常寶貝願意喝,並且有滋陰潤燥的效果。

  3.善食譜、慎進補

  寶貝在秋季食欲旺盛,此時食物來源最豐富,是調節寶貝營養狀況的關鍵時期。要注意膳食平衡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應該保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鈣、磷等的攝入,比如多吃一些谷類、蛋類、瓜果類食物和補充一些蔬菜水果。同時可以選擇具有中藥效果的食物,如益腎潤燥的芝麻、核桃,健脾養胃的栗子、桂圓肉,滋陰潤肺的百合、銀耳等,這些食料很適合用來煮粥。

  在保證合理的飲食情況下,一般沒有必要給寶貝另外吃補藥和額外的營養品。過多的服用這些往往會使寶貝胃口呆滯,造成消化不良,發生腹瀉、腹脹等症狀,反而妨礙了生長發育。

  4.辨症狀、驅蟲患

  夏末秋初季節,寶貝最容易染上蛔蟲,此時是驅蟲的最佳時機。吃打蟲藥腸蟲清或者中藥使君子等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打蟲藥,因為錯誤的打蟲方法可能使蛔蟲在寶貝腹內亂竄,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是否染上蛔蟲可根據一些異常現象大致得到判斷——

  ①常喊肚子痛,尤以臍周部位為多,揉按後可緩解。

  ②夜間睡眠易驚醒、磨牙和流口水。

  ③在面部、頸部皮膚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圓形或橢圓形斑片,上有細小灰白色鱗屑,即俗稱的“蟲斑”。

  ④無明顯原因,皮膚常反復出現“風疙瘩”。

  ⑤有偏食表現,並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如泥土、紙張、布頭等。

  ⑥吃得多且好饑餓,愛吃零食,吃得多也總胖不起來。

  5.慢添衣、適溫涼

  老話說的“春捂秋凍”,即使對小寶貝的健康成長也是有一定意義的。雖然寶貝沒有大人耐寒,但始終處於運動狀態,身體在隨時產生著熱量。可以給寶貝穿得稍微少一些,不僅便於活動,還可以增強體質,使寶貝少患感冒。添衣應該掌握一種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其逐步適應天氣的變化。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接種肺炎疫苗有哪些作用

肺炎疫苗主要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已經從2價發展為現在的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目前我國肺炎疫苗接種人群還比較少,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們對肺炎疫苗了解得不夠;二是很多人覺得每支200多元的肺炎疫苗太貴了。但肺

詳解寶寶的預防接種

這五種疫苗制劑能預防7種傳染病。卡介苗預防結核病;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預防脊髓灰質炎(俗成小兒麻痺症);百白破三聯混合疫苗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麻疹疫苗預防麻疹;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預防接種程序表  預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