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保護:
眼與手有密切的關系。孩子的手往往較髒,所以要勤洗手,勤剪指甲,教導他不要用手擦眼睛。
眼癢時,要用干淨的手帕擦。寶寶要有自己的專用毛巾,不要與大人共用。
由於電視機的普及,常看電視的寶寶不在少數,寶寶的眼睛發育尚不完善,電視極易損害視力,所以2歲內的寶寶不應看電視。
2歲以上的幼兒可以主動或被動做眼保健操。
嚴禁給寶寶有稜角的玩具,以免造成眼外傷。
耳的保護:
藥物是導致寶寶後天性耳聾的主要原因。據上海市對2500例後天性耳聾的孩子的原因調查中,藥物引起的占35.4%。這些致聾藥物可達100種以上。所以對寶寶要慎用藥物,並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預防上呼吸道炎,因上呼吸道炎是造成急性中耳炎的罪魁禍首。
家長最好不要用手替寶寶挖耳垢,因為指甲上的細菌容易乘虛而入,侵入指甲劃破的外耳道上皮,引起外耳道炎。
家長給寶寶洗澡時也要注意不要讓水浸入外耳道,髒水易引起炎症。
鼻的保護:
鼻是呼吸道的門戶,鼻的纖毛和黏膜有阻止病菌和灰塵侵入的作用。如果經常有挖鼻的壞習慣,就會損害嬌嫩的黏膜,細菌乘虛而入,引起鼻疖及鼻窦炎。
鼻的中膈部黏膜很脆弱,過熱、過冷、過干燥都易引起鼻黏膜受損和出血。在天氣干燥時宜多喝水,少挖鼻,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平時不要讓寶寶玩如黃豆大小的東西,以免造成鼻內異物。
喉的保護:
寶寶的咽部相對較長,呈漏斗型,喉軟骨柔軟,聲帶及黏膜嬌嫩,淋巴組織豐富,發炎時易發生充血腫脹,引起喉部狹窄,致使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所以平時要防止咽炎、扁桃體炎。
感冒流行期間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增強孩子抗病能力。
家長要教育孩子少哭吵,勿狂叫,以免聲帶充血。
口的保護:
口腔衛生重點是保護牙齒。乳牙非常易患齲病,要定期檢查,千萬不要在孩子牙齒疼痛時再“亡羊補牢”。
養成早晚刷牙、飯後嗽口的習慣。乳兒在每次哺乳後,用沾冷開水的紗布清洗乳牙面及牙龈。
注意防止嬰幼兒摔跤傷及口唇及牙齒。
對牙齒不齊,睡眠時張口呼吸,下颌部下垂及上唇翹起的孩子要及時到專科醫生處診治。
肛門的保護:
肛門是人的出口門戶。小兒與成人不同,骶骨彎曲尚未形成,因此,直腸處於比較垂直的狀態,與周圍組織的固定不充分,這樣肛門括約肌的負荷量較大,當咳嗽、便秘或腹瀉時極易脫肛。所以要給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嬰幼兒用的尿布,如不及時更換常易引起肛門周圍膿腫。應及時換尿布,大便後清洗肛門。
尿道口的保護:
男性嬰幼兒常有包皮過長的現象,過長的包皮囊內積垢可刺激引起炎症,以至尿道口紅腫,有膿性發泌物溢出。包皮過長的男孩應經常將其包皮翻起洗去積垢。對於包皮不易翻起的包莖應早日進行包皮環切術。
女性嬰兒尿道很短,尿道口與肛門很近,所以細菌易繁殖引起尿道炎。應保持女孩的外陰部清潔,大便後衛生紙應從前向後擦,避免糞便污染尿道口,便後最好用溫水清洗。
小編提醒: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兒科知識
![]() |
小兒肺炎和小兒肺結核如何辨別
我們的孩子經常受到疾病的困擾,特別是小兒肺炎跟小兒肺結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有些家長朋友無法辨別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患上了哪種疾病。因此,大家應該了解一些小兒肺炎和小兒肺結核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小 |
![]() |
不可輕視:孩子逆反心理
1、反抗父母。孩子在童年一般都很溫順,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會後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