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獲救兒童在深夜中驚醒

獲救兒童在深夜中驚醒


  四川成都市華西醫院急診大樓前,一輛輛救護車從四面八方呼嘯而來,醫生、護士一路小跑接診傷員,各地傷員源源不斷地送往醫院進行搶救。考慮到不少無法生活自理的地震傷員都沒有親屬照顧,特別是暫時無法聯系上父母的嬰幼兒,一些民間組織向社會公開招募“陪護媽媽”,6名志願者媽媽一組,對地震受傷兒童實施24小時陪護。

  臨時媽媽陪伴、保護孩子

  華西醫院第二住院大樓的2樓收治了很多在地震中受傷的兒童,每一個人的病床旁都有好幾名年輕的媽媽陪他們聊天,喂他們吃飯,甚至還要處理他們的大小便。這些年輕的媽媽大部分來自成都,她們都是在地震後主動報名當“陪護媽媽”的。

  “地震了,快點逃!”、“那個房子裂縫了,逃啊!”、“我們一起唱歌,讓外面的叔叔聽見來救我們!”這是地震中的幸存孩子在睡夢中的驚叫,盡管已經離開了被壓的廢墟,但在黑暗中度過的日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陪護媽媽”現在都不敢隨意碰床,因為只要床一動,孩子就會驚叫地震了,驚恐過後要許久才會平靜。很多孩子看到牆壁上有灰塵,就會大喊房子裂縫了,只要醫生拿著尺來,哪怕8歲的孩子都會知道自己要截肢了,於是就讓身邊的人用力捏他的手指,一旦沒有知覺,他們就會哇哇大哭,這哭聲常常讓年輕的媽媽掉淚。

  這幾天,因為有一個被埋了37個小時的孩子獲救後被送到醫院,不少記者蜂擁而至,讓孩子回憶被埋期間的生活,結果孩子只要一看到攝像機就會大喊:“讓他們離開!”年輕的媽媽站出來當起孩子的保護者,“讓一個孩子回憶自己父母被壓的瞬間,太殘忍了。”一名來自成都的陪護媽媽說。

  個別時段志願者缺乏

  目前,由於大部分的孩子特別是重傷員需要24小時陪護,工作組安排了6個人輪流陪護,固定人員搭配後,有利於陪護媽媽盡快與孩子熟悉,更好地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不過目前夜間時段的陪護人員比較缺乏,而且不少傷員的陪護需要一兩個月,所以個別時段的志願者還是比較缺的,目前正在調配中。”兒科陪護組組長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正確引導孩子的健康心理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健康心理?孩子的健康與否除了要看身體之外,心理健康對孩子的健康發展也各外重要,但是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健康心理,下面心理治療專家為大家詳細介紹:  小虎出生後雖然很調皮,卻很招人

三過對孩子心理損害大

又一個漫長的暑假來臨了。這對於剛剛從考場中走出的中小學孩子們來說,不啻是一件爽之又爽的大喜事。遠離了老師的管教,學校的約束,沒有了沉重的課業壓力,父母們都在忙於生計,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該是想干什麼就干什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