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暖,寶寶們隨著戶外活動的增多,接觸到過敏原的幾率也大大增加。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寶寶打好過敏阻擊戰,找出那些讓人困擾的過敏原?
嬰幼兒食物過敏較多見
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周忠蜀介紹,小嬰兒剛開始接觸母乳、奶粉,對蛋白質比較敏感,可能會出現過敏,如嬰兒濕疹,但大多慢慢就會好了,家長不用太緊張。主要會表現在濕疹等皮膚症狀,輕度的不用治療都可以,重的影響到孩子睡眠、情緒,可以用一些外用藥,重度還可能合並感染,要到醫院進行治療,並避免過敏原。
還有些小孩出現反復腹瀉,甚至有些血便,可能跟奶粉過敏有關系,換成豆奶或水解蛋白的奶粉即可。在給小嬰兒添加輔食的時候,不一定要很早,4到6個月的時候添加,添加的時候最好少量單樣加起,容易發現對哪種食物過敏或不耐受。
年齡增長致敏物可能會變化
周忠蜀表示,大一些的孩子在過敏後會出現呼吸道症狀,如過敏性鼻炎、喘息性支氣管炎、哮喘等。有些患兒對某些過敏原也非終身過敏,經過治療可能會好轉,但是,過一段時間再檢查,也可能變成對另外一種東西過敏,但有些患兒對某種東西過敏可能是終身的。有些家長有過敏性鼻炎,擔心會遺傳給孩子,但這不是一定的,家長不要恐慌。
藥物致敏不易被發現
周忠蜀表示,藥物過敏也要引起家長的注意。藥物過敏反應第一是發熱,第二是藥物疹,第三是其他各個器官的表現。輕的藥物過敏表現為身上起黑斑,重的藥物過敏表現為起大疱、表皮壞死、剝脫性皮炎等,可以致命。
很多患者以為用藥的時候不過敏,用藥之後就不會過敏,這是錯誤的。雖然當時沒事,過敏後生成IgE(免疫球蛋白)需要一定時間和過程。比如氨苄青霉素,有時候打了十幾天才會出現反應。包括一些皮試為陰性的患者,也不能保證下次再用就不會過敏,這與藥物的批次、雜質及病人的狀態都有關系。
預防藥物過敏,首先要強調不要濫用藥。同時,不要多種藥物混合用,尤其是在並不清楚是否需要的情況下。
讓孩子避開可能的致敏物
此外,還要注意日常生活用品中隱藏的過敏物。周忠蜀強調,家裡有過敏的孩子,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容易致敏的東西要避開,孩子出現過敏症狀要及時就醫檢查治療。有的人對孩子喂養過於精心,養孩子也過於干淨,這樣的孩子自然脫敏的機會就少了。
![]() |
兒童多動症會影響智力平衡
多動症兒童雖然多動、注意力渙散、任性沖動、學習困難,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智力低下,反而,某些多動症兒童具有很高的天賦,在某一方面,比如畫畫、唱歌等表現很突出。在低年級時,即使不認真聽講,學習成績也不一定很差,只是隨 |
![]() |
嬰幼兒窒息的急救指南
孩子清醒狀態 1、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背部來支撐他的頭和頸部,另一只手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住他的下巴,前臂平放在嬰兒腹部上。 2、把嬰兒旋轉臉部朝下,頭低於軀干,用你貼在大腿上的前臂支持孩子的腹部。 3、用掌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