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小寶寶常見的異常狀況之一,在腹瀉的時候,寶寶吃不好睡不香,除了去醫院,爸爸媽媽還能做些什麼緩解寶寶(寶寶食品)的不舒服呢?
寶寶腹瀉的5大原因
一.嬰兒消化(消化食品)功能不成熟
小孩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未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進入小腸(而小腸不能吸收未消化的食物),與其代謝產物均可刺激腸道壁,使腸蠕動增強而造成腹瀉。如果母親懷孕(懷孕食品)期缺乏營養、胎兒在母體時發育就差,以及小孩出生後營養不充足,則更容易導致消化系統發育緩慢、消化酶合成缺乏,腹瀉的機率就會增加。
二.喂養不當
此種腹瀉,大便多呈黃、黃綠稀便,帶奶瓣。
(1)過早地喂食大量澱粉或糕餅、豆粉等難以消化的食物,尤其對3個月以內的嬰兒很容易引起腹瀉。攝入脂肪過多(包括因乳母飲食而導致的乳汁中脂肪過多)也是致瀉的原因。
(2)進食量過多、過快、過頻,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都可致瀉。
(3)垃圾食品中含合成添加劑(防腐劑、色素、香精)、有害物質過多,以及煎炸、燒烤、腌制等錯誤的加工方式,也容易引起小孩腹瀉。
(4)有的小孩對牛奶等食物過敏,也可導致腹瀉。
三.細菌及病毒感染
俗話說“病從口入”。食物、用具污染以及小孩吃髒手、髒物,都能使嬰兒吃進細菌,引起胃腸道感染,造成腹瀉。小孩感冒、肝炎等疾病時,也可引起胃腸道感染而發生腹瀉。
根本原因,一是忽視了飲食衛生,二是孩子免疫力脆弱。
其中,細菌感染者年齡多在14-24個月,多發生在夏季,均有吃不潔食物或冰箱內變質食物病史,表現為大便稀水樣,帶粘液或膿血,一般病程較短。輪狀病毒感染者年齡多為6-12個月,一般發生在秋冬季。起病時,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大便呈蛋花湯樣,量多無腥臭,重者伴脫水、嘔吐,病程略長。
四.氣候變化
溫差過大,受涼後導致腸蠕動增強;或氣溫過高,消化酶分泌減少,而由於口渴又易吃奶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均可引起腹瀉。某些過敏體質的嬰兒,外表虛胖,常有濕疹,較易發生腹瀉。
所以在冬季要注意小兒的保暖和衣服增減,尤其到戶外活動要更加注意。夏季小兒的水分蒸發較多,要及時補充足夠的水,同時要有降溫措施。如果出現這種腹瀉,只要在飲食和飲水上稍加調理即可痊愈。
五.用藥
長期應用抗生素,可破壞腸道內有益菌,而使菌群失調,有害菌大量繁殖,導致腹瀉;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類藥物也有致瀉的副作用。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的腹瀉,都有其積極意義,因為這是人體排除有害廢物的自我保護手段。例如,細菌病毒感染或進食垃圾食品後,人體通過腹瀉將有害微生物、有害化學物質排出體外,就減少了危害;因消化不良或喂養不當造成的腹瀉,也減少了廢物積留在體內。
因此,出現腹瀉後不要過分緊張、害怕,更不能隨意用止瀉藥,而是找出致瀉“源頭”,積極解決。
![]() |
廣東家長注意:近期別親吻孩子
近日,一則“不要親吻孩子”的網帖在微信朋友圈中瘋傳不少家長看後都表示“心慌慌”。 據說江浙滬有好多寶寶都患上了這個病!有的小區10個小孩中招,溫州五月份僅兩家醫 |
![]() |
居家注意4個細節防寶寶燙傷
女嬰打翻魚湯被燙傷處理不當兩度休克 據重慶晨報報道,一位剛學走路的女嬰,在家長不注意時打翻滾燙的魚湯,造成嚴重燙傷,而家長因為缺乏急救常識,又沒有及時送醫,造成嚴重傷口感染,孩子兩度休克。兒童醫院的接診醫生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