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兒科急救 >> 灰塵對兒童的危害

灰塵對兒童的危害

  這項在倫敦陶爾哈姆萊茨區進行的調查發現,當地7%的兒童的肺部功能降到國際上認為的危險水平。這是以喬納森·格裡格為首的研究人員在巴茨兒科中心和倫敦醫科和牙科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這些所謂的微粒由汽車尾氣產生,直徑不足10毫米,經常被叫做PM10。之前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警告,英國的微粒水平經常比官方監控設備顯示指數更高。

灰塵對兒童的危害

  格裡格教授表示:“我們在倫敦東區的發現是,住在這裡的兒童的肺部功能比我們全國平均水平稍低。現在,如果是因為空氣污染,我們認為是這樣,這些兒童呼吸紊亂的風險將會增加,如哮喘和感染,而且可能對成人也有危害。”

  在這次研究中,10所不同學校的203名兒童接受了為期數年的常規檢查。對149名兒童進行的臨時研究顯示,其中11名兒童的肺部能力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0%或者更低,研究人員認為國家平均水平是人們患呼吸疾病的最低限度。一項測試涉及鼓勵兒童咳嗽,以便分析他們唾液中的碳含量。顯微鏡分析顯示了微粒進入肺部的過程。

  這些結果會給英國政府施加壓力——英國的空氣質量無法達到歐盟的標准。在歐盟標准中,PM10平均濃度要低於每立方米空氣中40微克,但是,英國大多數大城市的記錄高於這一水平。蘭卡斯特大學的這項新研究顯示,英國的微粒水平甚至可能比官方數據更高。官方數據由自動監控站收集,收集的空氣樣本基本來自3米高度位置,主要是為了避免一些惡意破壞。但是,芭芭拉·馬赫教授和她的研究組已經開發了一種測量路邊樹葉上微粒——很多微粒含金屬碎片——的磁反應新技術。測量顯示水平越低微粒濃度越高。

灰塵對兒童的危害

  在蘭卡斯特的一條擁擠忙碌馬路邊上接受采訪的馬赫教授說:“我們被這些數百萬顆無形的有毒微粒塵埃(微博)包圍著,你看不到它們,但是,我們知道,我們已經進行了測量,它們就在我們周圍。在進行樹葉磁測量的時候,我們的研究顯示,低到兒童的高度,微粒濃度有時是目前歐盟標准的兩倍。”

  在蘭卡斯特一所學校外進行的一項測量顯示,這裡的微粒水平高於歐盟標准。該校校長安娜·戈達德稱,這一結果“令人擔憂”。戈達德說:“我們學校唯一的操場緊挨著馬路。微粒水平是那麼高,對兒童的影響值得我們關注,尤其是那些患有哮喘的兒童。”

  戶外運動時間有講究

  很多爸爸媽媽都是在休息天的時候才會帶寶寶出門,其實從戶外活動的有效性來說,爸爸媽媽最好每天都帶自己的寶寶出門,最好把時間安排在上午十點以前和下午三點以後,這個時候戶外的溫度最適宜,即使有陽光也不會過於猛烈。

  假如碰到風大的天氣,最好不要帶寶寶出門,因為吸入過多的灰塵,會對寶寶的呼吸系統有影響。

  在帶寶寶出門的時機上,我們很多年輕的父母比較隨心所欲,其實帶寶寶出門是為了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因此最好是在寶寶睡醒、吃飽以後,在其精神狀態好的情況下才帶寶寶出門。

  去戶外不止是曬太陽

  有些人或許會說帶寶寶出門就是給寶寶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三個月以後的寶寶已經擁有足夠的視力,這個時候的寶寶需要的是體會外界的新鮮事物。所以爸爸媽媽不要偷懶,把寶寶放在推車裡,而是應該把寶寶抱在手上,多和寶寶說話,告訴寶寶這是紅花,那是綠葉,讓他用小手觸摸一下,感知一下,讓看到的、摸到的、聞到的,經過大腦進行整合,立體感受自然界的事物。寶寶嘴裡發出聲時,要積極和他交流,這會刺激他發音的積極性,發出更多的聲音。慢慢地,寶寶會把聽到的聲音記憶下來,並和看到的聯系起來,當再次看到時,會想起它的發音,這就是語言學習的開始。

  也正是因為這樣,帶寶寶出門最好讓年輕的父母親力親為,不要讓家中的老人或者是保姆來代替自己的職責,因為老人體力有限,而保姆往往無法盡責,把寶寶放在推車裡或者只是單純抱在手中,並不能夠給予寶寶多少新的感知。

  戶外活動要防止意外

  許多爸爸媽媽不想寶寶過多到戶外活動,並不是本身不樂意,而是怕寶寶發生什麼意外。確實,寶寶月齡過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現一些意外情況。最常見的就是因為陽光的照射和灰塵的污染,導致皮膚干燥或者過敏,所以爸爸媽媽需要給寶寶准備一頂足夠遮陽的帽子,回到家就應該給寶寶洗手、洗臉。

  另外,諸如嗆奶、摔傷、被寵物抓傷等情況也時有發生,所以我們的爸爸媽媽在帶寶寶出門的時候,不要讓自己被周圍的景色吸引,而是應該多注意寶寶的情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打完疫苗針眼處紅腫怎麼辦

打疫苗是寶寶們每個月必做的事情,目的是為了預防某類疾病的發生,雖然打疫苗的時候寶寶們都很痛苦,但是我們的目的是好的,家長們自然是不會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停止做這件事情,那麼打疫苗的時候孩子哭鬧家長如何應對呢?打完疫

分離焦慮:孩子總離不開你?

“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  當孩子一歲左右時,可能會出現離不開主要照護者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有些孩子“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