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重醫大附屬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病房,軒軒正趴在床上表情十分痛苦。“幺兒喲,都是婆婆害了你……”軒軒婆婆李某在旁不停自責。
李某說,上周五晚上,一家人帶著軒軒到附近親戚家做客。因天冷,親戚家打開燃氣烤火爐取暖。大人去廚房兌牛奶時,軒軒突然跌倒一屁股坐在烤火爐上。孩子穿的是叉叉褲,光屁股當即燙得通紅,還冒出幾個大水泡。大伙頓時沒了主意。她突然想到小時燙傷後,大人往傷口上塗鹽的偏方。於是,她趕緊跑進廚房抓了一把鹽,小心翼翼撒在軒軒屁股傷口上。
隨後,眾人立即將軒軒送到附近醫院,注射了破傷風和消炎藥。第二天,軒軒燙傷處開始流出黃色膿液,趕緊將孩子轉到兒童醫院。
主治醫生袁心剛稱,軒軒臀部、會陰燒傷,有焦痂、水泡,水泡皮部分破裂潰爛。醫生診斷為二度燒傷。“如果沒有撒鹽,經正規治療患兒燙傷處不會感染潰爛。”袁心剛說,食鹽主要是氯化鈉,可灼傷皮膚。婆婆是好心辦了壞事,傷口上撒鹽除二次灼傷皮膚外,還會污染傷口導致感染化膿。重慶晚報記者黎奎攝影報道
燙傷程度不一樣
急救措施要有別
如果孩子或家人發生燒燙傷,正確急救方法是什麼呢?袁心剛稱,這主要根據燙傷程度而定。
普通燙傷。即一度燒燙傷,皮膚被燙紅但沒有立即起水泡,應立即將傷處浸在涼水中冷卻治療,它有降溫、減痛等作用,把冰決敷在傷處效果更佳。這種冷卻治療要立即進行,如過了5分鐘後才浸泡冷水,只能起止痛作用,不能保證不起水泡。因為傷後5分鐘內燒燙余熱還能繼續損傷肌膚。
二度燒燙傷。如果燒燙傷者經冷卻治療一定時間後,仍疼痛難受且傷處長起水泡,說明是二度燒燙傷,灼傷深達真皮。這時千萬不要弄破水泡,更不能塗擦偏方,要迅速到醫院治療。
三度燒燙傷。最為嚴重,傷及皮膚全層,甚至可深達皮下、肌肉、骨骼等,應立即用清潔被單或衣服簡單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損傷,創傷面不要塗擦藥物,保持清潔迅速到醫院治療。
冬季燙傷患兒多
錯誤偏方盡害人
袁心剛醫生稱,每年冬季,兒童醫院燒傷科都會收治上百名遭熱水袋、火爐等燒燙傷患兒。家長們錯誤的燙傷急救措施可謂五花八門。
抹豬油。很多人認為豬油對傷口起潤滑作用。袁心剛稱,豬油可導致傷口感染。
塗醬油。沒人講得出具體原因。袁心剛稱,醬油是高滲透壓液體,不但不能滅菌,反而會加重創面感染、滲液增多。
塗牙膏。很多人認為牙膏能降火,還可緩解疼痛感。袁心剛說,它的危害與塗醬油、鹽巴等一樣大。
塗蜂蜜。有人認為蜂蜜是白草藥,燒燙傷後塗它就等於找來最好的草藥敷在傷口上,其實也是大錯特錯。
冬季兒童易出事
還要提防這些傷
兒童醫院門診部主任熊婉教授提醒,冬季是兒童意外傷高發期,家長應格外警惕。
浴霸傷眼。浴霸紅外線是種熱輻射,如長時間直視,可能灼傷寶寶眼睛,引起紅腫痛。不要長時間用浴霸,最好讓孩子坐著或站著洗澡。
鞭炮炸傷。一旦被炸燒傷,盡快用清水沖洗,急送醫院。
蒙被窒息。不要將孩子裹得太嚴實,頭部不要蒙蓋衣被,不要將孩子摟在懷裡睡。一旦發現孩子呼吸困難,保持頭部不要前屈,立即送醫院。
![]() |
學齡前兒童也須減壓
然而,現代的孩子在得到鋪天蓋地的愛的同時,卻越來越失去了隨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時,卻失去了與父母擁抱、游戲和談話的機會;在幼兒園,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有時會有一 |
![]() |
秋季寶寶拉肚子怎麼辦?
寶寶感染期間會出現嚴重的急性拉肚子症狀,大便呈現蛋花湯樣,每天幾次到10余次,並伴有發燒、嘔吐、腹脹、腸鳴等臨床症狀,可持續1周左右。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使受感染寶寶嚴重脫水,並容易引發肺炎、病毒性心肌炎、腦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