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毒
機體接觸化學毒物,引發組織結構和功能損害或代謝障礙而發生疾病,稱為中毒。
【好發場景】
農村寶寶相對常見的是農藥、滅鼠藥、除草劑、野生植物中毒和動物傷害;城鎮寶寶則以洗發水、清潔劑、潔廁液和各種藥品,以及未經檢測的不安全食品等中毒比較多見。
【中毒表現】
大多數中毒特點為急性起病,初期沒有發熱,表現包括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神智改變、昏迷抽搐等,還有的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也有一些中毒表現為特有的症狀,如亞硝酸鹽中毒時寶寶會出現皮膚黏膜明顯青紫,二氧化碳中毒時皮膚黏膜則呈櫻紅色!
【育兒急救】
●妥善保管家中的藥品、日化產品及各種有毒物品以阻斷發生中毒的途徑,無論哪種中毒,首先要爭取立即終止和毒物繼續接觸,如毒氣中毒時應馬上撤離有毒氣的現場。
●綠豆湯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將烤焦的饅頭片研磨成碎末後服下,能起到一定的吸附作用,幫助將有毒物質排出;喝葡萄糖水能增強其肝髒的戒毒功效,並加速毒物的排洩。
●應立即將症狀較重者送到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救治,並向醫生盡量提供可能的毒物接觸史;不要讓昏迷的寶寶仰面平躺,不可私自給中毒寶寶催吐,以防誤吸或心跳驟停!
2.異物
以各種巧合和意外情況進入人體的部位,並造成機體損害的物質即可稱為異物。
【好發場景】
刮風時沙子吹入眼睛;寶寶出於好奇,自己將莫名其妙的東西塞入耳朵、鼻腔、口腔;有時,因為父母亂喂東西,在進食時發生嗆咳,導致果凍、瓜子、花生等食品誤入氣管……
【異物表現】
迷眼處理不當將會導致眼睛的損傷,耳部、鼻腔、口腔、氣管、消化道的異物,則分別可以導致耳膜損傷、鼻腔出血、口腔潰瘍、劇烈嗆咳、胃腸道損傷等,其中氣管異物甚至可以引發氣道梗阻、感染、呼吸困難、窒息,乃至危及生命。
【育兒急救】
●首先,不要給5歲以下的孩子喂食花生、瓜子、果凍、桃酥等食物,並讓寶寶遠離一切潛在危險,如玻璃球、釘子、曲別針、棋子、筆帽、紐扣電池、硬幣或溫度計等物品。
●如果發現寶寶可能遭遇了異物,請務必保持鎮靜,對不同的異物應采取不同的辦法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取出,但切記錯誤的方法將會加重傷害或使異物進入得更深。
●迷眼可通過刺激鼻孔,引起鼻酸,借助自然流出的眼淚將其沖出來;小蟲進入耳道可滴入兩滴食用油,過幾分鐘側耳向下讓其流出;但食道、氣管異物則應立即就診!
3.燙傷
由高溫的液體、固體或蒸氣等所致損傷稱為燙傷,此外,某些化學物品也可以引發燙傷。
【好發場景】
一般居家最常見的是開水、湯鍋、熱油燙傷寶寶,這與寶寶不知危險、家長疏於看護有關;同時,逢年過節,越忙碌就越容易出現像燙傷這樣的意外傷害。
【燙傷表現】
燙傷可分為三度。一度燙傷只損傷皮膚的表層,表現為局部輕度紅腫、無水泡、疼痛明顯;二度燙傷損傷的是真皮,局部紅腫、疼痛,會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三度燙傷則傷及皮下,脂肪、肌肉,甚至骨骼等都可能受損,創面呈灰或紅褐色,程度嚴重。
【育兒急救】
●火速離開熱源,盡可能讓受傷的肌膚溫度降下來,將傷處的衣服剪開、飾物立即摘掉,但不要剝除已經緊緊粘在皮膚上的衣物,那樣可能會將受損的皮膚一起撕扯下來。
●一度燙傷可將創面放入冷水中浸洗,或用潔淨的水對傷口進行沖洗,也可用冰塊外敷。一旦傷處已經起泡並且破潰,則不要再用水浸泡,以防創面感染。
●不要在創面傷口上塗抹脂肪類物質,以及醬、酒或牙膏,也不要自行挑破水泡,以免加大感染的幾率;不可在創面上塗紫藥水、紅藥水,以免影響醫生對燙傷深度的判斷。
4.骨折
是指由於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疾病。
【好發場景】
寶寶玩起來總是沒輕沒重的,即使平常日子也會在奔跑、打斗時發生跌倒等狀況;此外,外出郊游、爬山時更容易因父母照顧不周出現意外,導致肢體創傷,發生骨折。
【骨折表現】
一旦發生骨折,寶寶往往會啼哭不止,受傷的肢體拒絕移動,不能觸碰,出現了活動障礙。仔細觀察,受傷肢體不僅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還伴有腫脹,皮膚可出現淤斑,根據輕重不同,肢體呈現部分或完全性的功能喪失,甚至還可出現肢體畸形及肢體的異常活動。
【育兒急救】
●可以通過肢體劇痛、腫脹變形、不能移動、活動時有摩擦音等情況來判斷是否存在骨折,千萬不要試圖將裸露在外面的斷骨端強行推回原處,以免損傷血管、神經。
●特殊情況下,在干淨的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比例大約為1升清水加1勺鹽,即可自制簡易消毒水清洗創口,然後用清潔的濕布小心地包裹斷骨的末端,予以簡易固定。
●學會就地取材,妥善固定骨折傷處,毛巾、衣服可以代替棉墊;樹枝、書本、硬厚的紙板等都可以當作夾板使用;腰帶、鞋帶可用於固定夾板,其後應盡快送往醫院。
5.溺水
溺水是指大量的水被吸入肺內,從而引起人體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
【好發場景】
溺水多發生在夏季,游泳場所、海邊、江河、湖泊、池塘等處;也可見於冬季,冰面凍結不牢;甚至還可見於家中,對於小寶寶而言,即使是洗衣機、水缸也同樣可以引發溺水。
【溺水表現】
溺水寶寶面部青紫、腫脹,眼球結膜充血,口腔、鼻孔內充滿泡沫,野外溺水還可有泥沙樣雜物。如果溺水後喝水較多,則會出現上腹部膨脹。多數溺水寶寶四肢發涼、發硬,意識喪失,呼吸淺表,嚴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育兒急救】
●發現並救起溺水寶寶後,首先要清理他口腔、鼻腔中的泥污、雜草,以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同時應快速判斷溺水寶寶的心跳、呼吸等生命指征的情況。
●如果情況尚可,應立刻就地實施救治。將溺水寶寶的頭部放在自己的腿上,讓他頭部向下,按壓背部,使其呼吸道和胃內的水盡可能被擠出或倒出,注意倒水的時間不能太長。
●而對於呼吸心跳停止的寶寶要盡快進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摩,與此同時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如無法與急救系統取得聯系,則應火速就近送往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 |
小兒為何容易尿路感染
小兒為何容易尿路感 |
![]() |
小兒驚厥家長需要怎辦?
驚厥也叫驚風、抽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性病症,特別是3歲以內的小兒更為常見。小兒驚厥的發病率是成人的10倍,尤以嬰幼兒多見。幼兒發生高熱驚厥家長該怎麼辦呢? 首先,家長要保持鎮靜,迅速將小兒抱到床上,使之平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