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1.意識障礙: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或抑制狀態,或兩者交替出現。前者表現為煩躁不安,易激惹、吐奶、尖叫;後者表現為嗜睡、反應遲鈍、昏迷。
2.肌張力改變:增高、降低甚至松軟,輕症病人肌張力正常。
3.原始反射異常:擁抱反射、握持反射過分活躍、減弱或消失,吸吮反射減弱或消失。
4.病情較重時可有驚厥,新生兒驚厥多表現在面部、肢體不規則、不固定的節律性抽動,如反復眨眼、眼球偏斜、震顫、凝視;口舌做吸吮、咀嚼、咂嘴等陣發性活動,上肢或下肢做類似劃船或踩自行車樣周期性活動以及陣發性呼吸暫停等。
5.重症病例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瞳孔改變、間隙性肌張力增高等腦損傷表現。
6.部分病人出現前囟飽滿、緊張。
7.並發症中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見。
診斷依據
1.有明確圍產期缺氧史,特別是圍產期重度窒息史患兒。
2.生後1周尤其頭3天內出現異常神經症狀,病情較重時前囟飽滿、驚厥、中樞性呼吸衰竭等。
3.常合並吸入性肺炎,嚴重時可同時存在顱內出血。
4.顱腦CT及顱腦B超檢查對診斷、分度、估計預後及鑒別診斷有一定意義。
治療原則
1.加強圍產期監護,防治窒息,及時復蘇。
2.消除低氧血症,鼻導管或頭罩給氧,鼻塞CPAP或人工通氣。
3.減輕組織缺氧缺血引起的多髒器損傷。尤其注意腦、心、肺、腎功能的維持。
4.預防治療感染。
用藥原則
1.輕症病例用藥以用藥框限“A”為主。
2.對腦部症狀明顯的重症病例用藥可包括用藥框限“A”、“B”、“C”。
![]() |
寶寶用奶瓶有學問,幾大雷區不可近!
誤區一:剛出生就用奶瓶 有的媽媽可能剛生產完後奶水不足,擔心寶寶營養不夠,因此會早早給寶寶使用上奶瓶。 剛出生的寶寶用奶瓶容易把奶嘴與乳頭混淆,這樣更加不利於母乳喂養。一般等到媽媽要開始上班了,不得不使用奶 |
![]() |
寶寶塌鼻梁不可亂捏
許多老人認為新生兒塌鼻梁給寶寶捏捏就好了,單眼皮用針銘多劃劃就能成雙眼皮,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專家表示,給寶寶捏鼻梁的時候若用力不當,反而容易損害孩子的鼻黏膜。 很多人都喜歡給塌鼻梁寶寶捏鼻子,認為這樣可以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