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醫藥治療
一般治療;供給足量能量、水分。低溫時保暖,高熱或伴驚厥者可用物理降溫和鎮靜劑。病重者,可小量多次輸血或血漿,出現休克者加氫化可的松5mg/kg次,每日1-2次。臍部或皮膚局部感染者,可塗2%的龍膽紫。臍部感染嚴重者可用呋哺西林濕敷。並發嚴重貧血,膽紅裹顯著增高者,可換血輸血。
抗生素治療:首先根據感染的可能來源初步判斷病原菌,及早選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和氨基糖甙類抗生素聯合治療,在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報告後,再針對病原菌加以調整。同時注意使用免疫療法,輸入新鮮全血或血漿,對中毒症狀嚴重者,短期可加大劑量氫化可的松靜滴。
2、中醫藥治療
邪毒熾盛:起病急驟,壯熱煩躁,吃奶少,常伴黃疸,淤斑,肝脾腫大,小便黃,大便干,甚則抽搐,舌紅绛、苔黃,指紋紫滯。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清營。
方藥:黃連O.5克、黃芩3克、栀子1克、生地6克、丹皮6克、赤芍1克、柴胡3克、茵陳3克、白豆蔻3克。
中成藥:可用清開靈注射液5ml/日靜點。
邪熱傷陰:發熱不退,午後加重。口干舌澡,神疲乏力,舌光紅有裂紋。
治法:清熱養陰。
方藥:生地6克、沙參6克、麥冬6克、淡竹葉6克、丹參6克、連翹6克、羚羊角粉(分沖)o.5克。
正虛邪陷:面色蒼黃或青灰,精神不振,不吃不哭,汗多肢厥,體溫不升,皮膚淤點,舌淡、苔薄白,指紋隱伏不顯。
治法:溫陽救逆。
方藥:人參6克、附子(先煎)6克、干姜0.5克、黃芪6克、丹參6克、當歸6克。
對孕婦定期作產前檢查,分娩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胎膜早破、宮內窒息或產程過長的新生兒應進行預防性治療。
注意觀察新生兒面色、吮奶、精神狀況及體溫變化,保持口腔、臍部皮膚黏膜的清潔,如有感染性病灶,應及時處理。
![]() |
兒童腦癱四個月內治療最佳
兒童腦癱四個月內治 |
![]() |
提高警惕寶寶不要亂吃藥物
兒童藥物中毒或誤服藥品的情況時有發生,而且有相當比例是由於家長的粗心或意外行為所致。專家復本各位家長:這一現象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1、應保持藥品完整的外包裝,散裝藥品應裝於瓶內,貼上標簽,使用時需對照標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