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更替,天氣轉涼,是小兒秋季腹瀉的高發時期。記者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了解到該科室患兒明顯增多,其中,秋季小兒腹瀉發病率最高。
“秋季腹瀉、過敏性疾病與早晚溫差大有關系,秋季濕氣並未完全消散,很容易傷脾胃。”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馮曉純主任說,小兒秋季腹瀉多發生在每年的9月至12月,主要表現為流涕、咳嗽、發熱、咽部疼痛等,大便每日數次,且伴有嘔吐、腹痛症狀,嚴重的甚至會脫水。
馮曉純介紹說,小兒腹瀉多是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輪狀病毒在初秋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滋生很快,再加上小兒的抵抗力弱,身體的免疫功能不能很快適應天氣突變,就會發生腹瀉。
除了洗手、保持飲食衛生、少去環境復雜的地方等預防措施外,治療秋季小兒腹瀉的方法有很多,作為中醫,馮曉純建議通過中醫捏脊療法提高小兒免疫力,達到保健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捏脊療法主要治療小兒疳積,中醫認為,疳積即積滯與疳證的總稱。疳證是指小兒積滯日久,耽擱失治,傷及脾胃,耗傷津液,熱從內生,進而傷及其他髒腑,湧現全身氣血虛弱病症。
依照中醫實踐,人體腹部為陰,背部為陽。而捏脊的部位正好是小孩的脊背。人體的脊背有三條主要經絡:第一條位於後背的正中線,叫督脈,主一身之陽,又由於人體的後背自身是主陽的,它在人體脊背的正中,因而可稱督脈為陽中之陽。捏脊通過捏拿小兒的脊背,能夠振奮小兒督脈的陽氣,推進全身氣血的運行,調劑全身的陰陽之氣,從而達到醫治的目標。
除小兒腹瀉外,捏脊療法還適用於厭食、腹痛、嘔吐、便秘等消化體系疾病,以及神經體系疾病,如睡眠阻礙、小孩性格浮躁、愛哭鬧等。馮曉純指出,捏脊療法適用於3歲以上的小兒,最好在孩子空腹時進行,為的是避免因哭鬧而引起嘔吐。此外,孩子經由一夜的睡眠,氣血得到彌補,陽氣處於比較充盈的狀況,這時再經由捏脊煽動陽氣,療效會更好。
![]() |
小兒咳嗽食療偏方
小兒咳嗽偏方之蘿卜蜂蜜飲(治療咳嗽) 用料:白蘿卜5片、生姜3片、大棗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將蘿卜、生姜、大棗加水適量煮沸約30分鐘,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溫熱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 |
![]() |
兒童感冒吃什麼好? 飲食養生多喝鮮梨汁
寶寶感冒該如何正確飲食 1米湯:當米飯燒至六七成熟時,舀取上面的一層湯汁,然後加入適量糖和食鹽即成。也可在煮粥的基礎上,濾去米渣,加糖和食鹽。 2藕粉: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再用沸水沖成適合孩子口味的流質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