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腹瀉 >> 關於腹瀉 >> 小兒腹瀉:五歲以下兒童的第二大死因

小兒腹瀉:五歲以下兒童的第二大死因

  什麼是兒童腹瀉?

  兒童腹瀉,又叫小兒腹瀉(infantilediarrhea),是一組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兒科常見病。6個月至2歲嬰幼兒發病率相當高,是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兒腹瀉:五歲以下兒童的第二大死因

  2014年發表的一項調查,調查時間從2001開始到2005年,對象是14658個3歲(36個月)內的小兒,結果顯示,相較於2001年基線時候的結果,2005年全國的小兒腹瀉發生率在7.4%,比之前下降了8.7%。雖然下降的趨勢很明顯,但仍然值得家長和公共衛生決策人員關注。

  小兒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

  非感染性腹瀉包括飲食性腹瀉、症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等,在兒童輔食添加太多太急、奶量過多或過少、氣候變化等狀態下,均有可能發生。同時,非感染性腹瀉還可能是其他非胃腸道疾病的伴隨症狀,比如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川崎病等。此外,在小兒對牛奶、雞蛋等食物或藥物過敏時,也有可能出現腹瀉。

  小兒生理性腹瀉

  小兒生理性腹瀉,是一種典型的非感染性腹瀉。在嬰兒出生開始吃奶後,消化系統一時未能對營養豐富的母乳適應,一段時間內,大便次數會增加,少則3–4次/天,多則6–7次。這期間,大便外觀近似漿糊,粘稠發黃綠,但沒有膿血。

  此時,嬰兒很可能出現濕疹。但這段時間以內,它們精神、食欲均良好,身高體重也達到正常指標,這樣不屬於病態,而是生理性的腹瀉。這種腹瀉可能會造成嬰兒臀部皮膚刺激過多而成「紅屁股」,但因非病理,一般建議無需治療,在嬰兒逐步添加輔食並穩定以後,會自然恢復正常。

  秋季腹瀉和輪狀病毒

  今天關注的廁所問題,可能更需關心的是由它造成兒童感染性的腹瀉。感染性腹瀉可以由很多病原引起,較為嚴重的是霍亂、痢疾、其他感染性腹瀉,而比較常見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腸炎。

  小兒腹瀉的發病人數會在每年10–11月期間的秋冬季達到一個高峰,因此又叫「秋季腹瀉」。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多見於6–24個月嬰幼兒,大於4歲的幼兒中少見。

  秋季腹瀉通常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大便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次數多,量多,水份多,無腥臭味,鏡檢有少量白細胞(代表有輕微炎症)。

  這個疾病最嚴重的後果是脫水,一旦出現脫水,對嬰幼兒的生命可能會造成威脅。但它也是一個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發展到一定程度它會自愈,從感染到痊愈,一般經歷3–8天。

小兒腹瀉:五歲以下兒童的第二大死因

  嚴重的兒童腹瀉有多可怕?

  長期的兒童腹瀉,可能造成營養不良,甚至會導致錯過生長發育機遇,造成不可逆轉的發育障礙。

  短期腹瀉中,最重要的危害是脫水。嬰幼兒的身體組成成分中,水份比例較成年人要更高,年齡越小的嬰兒,對水份的脫失越敏感,有可能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

  當腹瀉發生時,小兒脫水超過體重的5%,已經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一旦超過15%,即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因此,除了應對腹瀉症狀和降熱治療等,在臨床上,補液鹽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命良方。

  如何處理兒童腹瀉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揚?埃利亞松在2014年5月發表演說:「當得知每兩個半小時就有一名兒童死於與隨地便溺有關的疾病時,我深受觸動。他們在沉默中死去——沒有媒體報道,沒有引發公眾討論。讓我們不再對此沉默。」

  在我們積極應對疾病的同時,我們不妨給貧困國家更多一些關注,希望人人享有衛生廁所的健康目標,能因此早一日實現。

推薦閱讀:

寶寶上吐下瀉是怎麼回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孩子發脾氣的處理技巧

    從孩子的認知上看,由於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樣,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決定,當孩子遇到挫折或是不滿足的時候,很自然的就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有時候甚至是打人、“絕食”。&n

放下偏見與冷漠 祈盼社會接納自閉症兒童

由於自閉症兒童特殊的症狀與表現,往往會招來周圍人的不理解與異樣目光,受到同齡小伙伴的排擠,被學校拒之於門外,更有家長聯名要求自閉症孩子退學的情況。  而近日某地出現的“被隔離的自閉症學校&rdquo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