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線療法是治療便秘常用的一種中醫外治方法,是將不同型號的羊腸線,根據需要埋入不同的穴位,通過羊腸線對穴位的持續弱刺激作用(相當於持續留針),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機理是通過羊腸線的物理性和生物性刺激而起到治療作用。埋線療法是依靠刺激穴位引發經絡的調節作用從而改變人體內分泌及體內的神經體液平衡。羊腸線對相關穴位的持續性刺激可以增強腸道平滑肌的張力及興奮性,促進腸蠕動。由於針刺方法只能短時留針,不能起到持續性刺激作用,所以埋線療法的治療作用突出。穴位埋線法治療便秘安全、無痛苦,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融多種療法、多種效應於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
1、方法簡介:
① 將無菌包裝的羊腸線取出,用生理鹽水沖洗干淨,消毒剪刀剪成1厘米的線段,置於無菌盤內,將其穿入埋線針內備用。
② 選用穴位:根據中醫辨證可選取不同的穴位,常用的有天樞、足三裡、大腸俞等。
③ 取合適體位,顯露所取穴位,常規消毒,將放置腸線的針穿刺入所選穴位,出現針感後,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腸線注入穴位中(約2厘米左右),出針後,壓迫止血,無菌敷料固定。
2。 適應證:結腸慢傳輸便秘大腸氣滯型
3。 注意事項
① 埋線後24小時內禁止傷口沾水,不能洗浴。
② 術後局部出現輕度的疼痛或紅腫等無菌性炎症反應屬正常現象,一般不需要處理。如果症狀明顯或有其它不適症狀者及時至醫院復診。
![]() |
小兒腹瀉可用米湯補充體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向世界各國推薦了一種口服補液鹽,這是治療急性腹瀉脫水的一種有效藥物,治療脫水的有效率達95%以上。近年我國推廣口服補液鹽的同時,發現米湯電解質溶液與口服補液鹽在治療和預防小兒腹瀉脫水上具有同等的 |
![]() |
小兒呼吸道異物阻塞的一些急救要點
①及早識別小兒呼吸道異物阻塞,一邊急救,一邊向120呼救。 ②如果小兒尚能說話、哭叫、咳嗽、能配合,應鼓勵其用力咳嗽,試圖咳出異物。 ③拍背和胸、腹部推擊法反復進行,直到排出異物或急救人員到達。 ④檢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