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便秘 >> 關於便秘 >> 如何正確判斷寶寶便秘?

如何正確判斷寶寶便秘?

  1、正常嬰兒糞便是怎樣的?

  小兒由於年齡、飲食、排便習慣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數可以不盡相同。嬰幼兒糞便的次數和性質常反映著小兒胃腸道的生理和病理狀態。母乳喂養兒、人工喂養兒以及混合喂養兒在排便次數上、糞便性狀方面各有特點。我們如果掌握了這些特點,就可以通過嬰幼兒糞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況,及時調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進嬰幼兒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預防和減少腹瀉,並可以及早地發現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如何正確判斷寶寶便秘?

  A母乳喂養兒糞便:未加輔食的母乳喂養嬰兒,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藥膏狀,或有種樣的顆粒,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呈酸性反應,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而照常增加,不能認為有病。嬰兒在加輔食後大便次數可以減少。1周歲以上的小兒大便次數減至一天一次。

  B人工喂養大便:以牛乳喂養的嬰兒,大便色淡黃或呈土灰色,質較硬,呈中性或鹼性反應。由於牛奶中的蛋白質多,有明顯的蛋白分解後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則排便次數增加,便質柔軟。

  C混合喂養兒糞便:無論人乳或牛乳喂養,若同時加食澱粉類食物,則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單純牛奶喂養稍減,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將蔬菜、水果等輔食加多,則大便與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時,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綠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實際上這種現象是健康嬰兒更換食物時常有的事。如果沒有腹瀉,不必停止加輔食,數日以後胃腸習慣了,這種情況隨之消失。

  對嬰幼兒糞便性狀的觀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如果嬰兒糞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如果糞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吃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2、嬰兒怎麼樣算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排出困難。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便秘主要與喂養方式、飲食質量和數量、排便習慣、胃腸道消化吸收能力、腹肌壓力、腸道平滑肌的發育和推動力有關。

  人工喂養兒較母乳喂養容易便秘,這是因為牛奶中含有更多的鈣和酪蛋白,而糖和澱粉含量相對減少,食入後容易引起便秘;如進食少,食物中含蛋白質過多,含糖太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腸道吸收而使大便干燥;生活沒有規律,對嬰兒沒有訓練成按時排便的習慣,也易引起便秘;有些慢性病症如佝偻病、皮肌炎等導致營養不良也容易引起便秘。年輕的父母必須對此多加注意,及早預防。

  寶寶便秘後,往往數天不解大便,有時大便中夾有血絲及粘液(這是由於干燥的糞便擦傷腸粘膜所致),排便時肛門疼痛,甚至可導致外痔及直腸脫垂,多日未排便的寶寶,由於糞便中毒素的影響,往往會出現精神不振和食欲不佳的狀況。

  排便困難的寶寶排便時會因肛門疼痛而哭鬧不安,多日便秘的寶寶還會出現精神不振、食欲不好、腹脹等症。

  3、幫助排便的方法

  按摩

  手掌向下,平放在寶寶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這樣能加快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有助於消化。

  開塞露

  讓寶寶側臥,將開塞露的尖端封口剪開,管口一定要光滑,以免刺傷寶寶皮膚。

  將開塞露管口插入寶寶肛門,輕輕擠壓塑料囊使藥液射入肛門內,然後拔出開塞露空殼,在寶寶肛門處夾一張干淨的紙巾,以免液體溢出弄髒衣服或床單。盡量讓藥液多在寶寶體內停留,以充分刺激腸道、軟化大便,達到最佳通便效果。

  甘油栓

  將甘油栓的包裝紙打開,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盡量多待片刻,讓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鼓勵寶寶排便。

如何正確判斷寶寶便秘?

  肥皂條

  將肥皂削成長約3厘米、鉛筆粗細的圓錐形細條,先用少許水將肥皂條潤濕,再緩緩插入寶寶肛門,盡量讓肥皂條在肛門內多停留一段時間,以達到充分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檢查是否是由於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腹瀉,該怎麼辦?

引起寶寶腹瀉有許多原因,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  如飲食喂養不當或天氣變化均可引起腹瀉。飲食方面引起的腹瀉包括進食過多或過少;食物成分改變,加糖過多(反之,糖分攝入過少易引起便秘);添加輔食

寶寶喝水有講究 你挑對了嗎?

媽媽們都知道,寶寶們器官發育不完全,胃腸道也很敏感。對於0-6個月的新生兒,中國營養學會建議采用母乳喂養,寶寶每日所需水分可從母乳中攝入。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飲水攝入量隨之增長,就需要媽媽們准備健康的水來調制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