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啟仲大夫說,中醫上有種說法叫“冷積”,過去雖然不多見,但是近年來發病率卻越來越高。原因很簡單,隨著冰箱的普及,很多孩子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冷飲。由於小兒的脾胃功能本身比較虛弱,因此很容易遭受寒涼之邪,積結腸胃,從而影響到胃腸的蠕動,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便秘。
這類小兒除了表現為大便干,如算珠狀、羊屎狀外,還多會表現為怕冷、手腳發涼、胃部腹部發涼等。這時候單純用瀉下的藥物大多效果不好甚至無效。有些醫生給孩子開出大黃、芒硝等瀉下的藥物甚至還會加重病情。原因很簡單,大黃這一類的藥雖然清熱、瀉下作用較好,但是多為苦寒之品,而小兒冷積便秘以後,胃腸道裡的陽氣本身就比較弱,再用瀉下的藥物,只能加重病情。
應當以“溫補脾腎,通髒降濁(大便)”為主,不僅可以除便秘,還可以祛除胃腸道裡的寒涼之邪,強健脾胃。
![]() |
家長打罵孩子 反應教育無能
經常打罵孩子的壞處: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家長罵小孩,說話難聽,小孩就不會喜歡家長,親子關系不和諧。3-6歲的小孩正處於叛逆期,家長罵小孩,小孩聽著難受,就會越加反感,越喜 |
![]() |
孩子特發性高熱症的表現
暑熱症又稱夏季熱,是嬰幼兒時期所特有的發熱性疾病。本病在我國中南部地區比較多見。下面,為您介紹孩子特發性高熱症的表現 臨床的主要特點是夏季長期發熱不退,伴有口渴、多尿、無汗或少汗等症狀。 暑熱症的發熱表現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