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小兒病的推拿方法:
[腹瀉]
積食瀉:特點是大便惡臭(酸臭有泡沫),小便極少甚至沒有,或伴有發燒,推拿手法為清大腸,同時也可以清小腸直至惡臭減退(小便多了,立即改為補大腸與捏脊)。
清大腸:食指外側,從指根方向往指尖推。補大腸則為反方向推之。
清小腸:小指外側,從指根方向往指尖推。
寒瀉:
外勞宮:點壓外勞宮,外勞宮位置在手背三四掌骨之間,二分之一處。外勞宮管肚臍以下所受的寒氣。
清補大腸:來回推食指外側。
小清天河水。輪狀病毒:一般處理令其瀉完就好。也可參照積食物瀉手法。脾虛洩:
外勞宮。
平肝清肺。
清補大腸。驚嚇瀉:一般大便稀而綠。印堂山根或口唇發青(多見於6個月內的嬰兒)。
捏脊。
平肝清肺。
小清天河水。
[便秘]
一般便秘:清大腸、下推七節骨、捏脊。
虛秘:長期便秘,屬於無水行舟,所以不能光清大腸(30分鐘),還需要揉二人上馬,補腎陽,因為“腎開於二陰”,並且加上捏脊。
二人上馬穴位位置是手背四五掌骨之間,二分之一處稍偏之間方向一點。
教你怎樣捏脊
捏脊要點
數量:每次“三捏兩提”,共捏五遍,每天一次。體弱多病者可捏7-9遍,甚至每天2次。
手法:
1.第一至第三遍:從尾骨尖開始向上滾捏(或者叫擀皮)一直到大椎,提拉一兩下後雙手反手向下,緊貼脊柱抹下去直至尾椎骨,開始第二次捏脊,共捏3次。
2.第四第五遍:從尾椎骨開始,捏起肉先提拉一下,然後開始“一、二、提!一、二、提”即左右手各向上捻一下就是提拉一下。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繼續捻上去到大椎如前所述。一般人被提拉時會發出啪啪的響聲,這就叫做“積”,所以小孩捏脊也叫捏積。
捏脊效果:解決吃飯不香、便秘腹瀉、睡臥不寧、貧血、四肢冰冷、發育遲緩、體弱多病等諸多問題。
捏脊禁忌:不得生硬用力,令孩子懼怕。不得飯後1小時內捏脊;高燒、高血壓要從上往下捏。
手法正確,孩子會非常享受,每天主動要求捏脊。
![]() |
孩子常喝純淨水易蛀牙
研究人員在進行有關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患有永久性蛀牙的14-15歲孩子在6年內增加了71%。研究者明確指出:這與20世紀90年代瓶裝水和運動飲料的流行有很大的關系。 究其原因,在普通的瓶裝水中不但鈣、磷等礦物質 |
![]() |
加強重視兒童糖尿病的治療
由於家中長輩的寵愛與平時飲食不均衡的習慣,讓兒童糖尿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糖尿病一般是老年疾病,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得?下面小編就具體介紹一下兒童糖尿病的治療。 兒童糖尿病的治療流程 1、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