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嬰兒飲食太少,消化後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奶中糖含量不足,會使大便干燥。如長期飲食不足,則形成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缺乏力量,不能解出大便,可出現頑固性便秘。大便的性質與食物成分有關,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質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澱粉),則大便干燥而且排便次數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則排便次數增加且大便稀軟;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則大便潤滑。某些精細食物缺乏渣滓,進食後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兒生活沒有規律,沒有按時解大便的習慣,使排便的條件反射難以養成,導致腸管肌肉松弛無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營養不良、佝偻病等,可使腸管功能失調,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可出現便秘症狀。
嬰幼兒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質較軟,若兩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況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現腹脹、腹痛、嘔吐等情況,就不能認為是一般便秘,應及時送醫院檢查。幼兒一天一次大便屬於正常,但有的小兒兩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質軟量多,也屬正常。小兒發生便秘以後,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糞硬刺激肛門產生疼痛和不適感,天長日久使小兒懼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這樣就使腸子裡的糞便更加干燥,便秘症狀更加嚴重。
母乳中乳糖的含量為7.5%,牛奶中乳糖的含量為4.8%。因此,喝牛奶的嬰兒,腸腔內就缺乏發酵物質,因為得不到充分的發酵,大便容易變得干燥。母乳中的乳糖是乙型乳糖,能產生菌群,且母乳含有生化酶,有助於寶寶消化。乳清是母乳的主要蛋白質,對腸道刺激性小、柔軟易消化。所以,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非常通暢。奶粉中的乳糖是甲型乳糖,不利於菌群產生。奶粉的主要蛋白質是酪蛋白,會形成橡膠般的凝乳,極不容易消化,很少能被完全吸收,大多成為廢物;而牛奶內酪蛋白及鈣質比人奶多,這會使糞便中含有多種不能溶解的鈣皂,導致便秘產生。
如果是母乳喂養,可能因母乳量不足所致,常伴有小兒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症狀。對於這種便秘,只要增加喂乳量,便秘的症狀就會緩解。對於奶粉喂養的嬰兒,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加到10%-12%),並適當增加果汁。不滿4個月的嬰兒,可在牛奶中加一些奶糕,因為奶糕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部分發酵後,可刺激腸蠕動,有助於通便。對於4個月以上的嬰兒,可適當增加輔食,最好將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人米粥內同煮,做成各種美味的菜粥給寶寶吃。
小兒便秘疾病的症狀表現給朋友們介紹到這裡了,便秘的出現應當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便秘發生之後會讓患兒特別的痛苦,而且大便特別的不通暢,做為媽媽我們要注意去預防小兒便秘,從飲食入手,從而讓我們的孩子遠離便秘的傷害。
![]() |
腎病綜合征患病指標
腎病綜 |
![]() |
人工喂養方法不當傷害牙齒
咽炎患兒常伸舌易致“地包天” 趙玮指出,錯颌畸形是一種少年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平時人們所講的牙齒不整齊,虎牙、地包天、暴牙等,在醫學上總稱為錯颌畸形。錯颌畸形易導致齲齒、牙龈炎、牙周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