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更多消化系統疾病 >> 小兒腸炎防與治

小兒腸炎防與治

  嬰兒的腸管很敏感,抵抗力弱,尤其在1~2歲,最容易發生腸炎(下痢)。下痢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小兒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過去每年在我國平均每10萬人口有20~30個患腸炎死亡,且大部分為1~2歲之小兒。近些年,因公共衛生之進步,醫藥之發達,死亡率已減低。作父母的,對小兒的下痢處理不當,掉以輕心,遲延治療時間,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病因

  一、傳染性下痢:吃了不清潔的東酉,以細菌性下痢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腸菌、革蘭氏陰性細菌、葡萄狀球菌。沙門氏菌等,此病多發生在每年5~6月間。濾過性病毒也是小兒腸炎之主因,如小兒麻痺病毒。流行性肝炎病毒以及其他原因不明之病毒,都可引起流行性下痢。每年9~10月間流行之下痢,多為濾過性病毒引起的。原蟲以及阿米巴山可引起下痢,在鄰國菲律賓就發現新生兒的阿米巴病例,在我國因環境衛生進步,此種病例較少。

  二、全身性感染:小兒因抵抗力弱在發生中耳炎、肺炎或腎盂炎時亦可罹患下痢。

  三、飲食:消化不良、過食或者飲食濃度太濃的奶、脂肪或澱粉過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發生下痢。

  四、口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會刺激腸管發生下痢,有些抗生素抑制正常腸管苗簇之發育性而使病原性細菌過度滋長而發生下痢。

  五、胃腸過敏症:有些小兒對牛乳有過敏性而發生下痢。

  六、酵素缺乏:原發性或由於下痢續發性皆可引起酵素缺乏。

  七、內分泌不正常。

  八、食物中毒等:除發生下痢外尚有歷害嘔吐現象。

  症狀

  一、輕度:一天大便次數5~8次,有輕微發熱,無脫水現象。

  二、中等度:一天大便次數超過10次,大便為水樣、泥狀、細菌性帶有粘液、膿或血液,俗稱“痢疾”。有脫水現象,發高熱;因細菌有毒素,常引起痙攣、昏睡、休克現象,嚴重者甚至死亡。

  三、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樣大便噴射而出,有重度脫水現象,即皮膚干燥、眼球凹陷、眼圈發黑、小便減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適、虛脫、半昏迷等狀態。由於鉀缺乏及水腫的關系,腰部膨脹,有腸麻痺現象。若不及時之治療,死亡率可達 30%以上。

  治療

  一、抗生素:細菌性腸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因細菌之抗藥性逐漸改變,用藥時需由醫師指導,依醫師處方服用。有的病人症狀剛剛變好就停藥,結果因用藥不夠,而發生慢性大腸炎,日久不愈,影響小兒之營養及健康。

  二、靜脈點滴:下痢最危險為脫水,小兒比成人更容易脫水,厲害者可以脫水體重l/10以上,脫水死亡率可達30%。補充水分則可將死亡率減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療方法為點滴。在病重時腸管腫脹,不吸收水份,喝一次水瀉一次,在這種情形病童一定要點滴治療,補充食鹽水及葡萄糖;酸血症厲害時補充鹼液,缺乏鉀時補充鉀分。點滴除補充營養水分電解質水外,尚有止瀉作用。當一切止瀉藥劑無效時,點滴更是最好的止瀉療法。

  三、飲食:下痢嚴重時暫禁喂食,讓胃腸休息。病情減輕後可先用米湯或沖淡脫脂奶喂食,而後逐漸增加濃度。禁食不要太久,以免變為不良營養症,此外尚要注意維他命之補充。某些病童以及患過敏性下痢者需要特別飲食治療時,須請醫師指導。小兒下痢看來很平常,但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所以嚴重者不可自己亂吃藥,一定要請醫師診治處方。

  預防

  下痢多因不潔東西所引起,故預防最要緊的是食物之清潔及保存安全。小孩盡量不要吃街上販賣的生冷東西,在家中吃東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方法洗淨消毒滅菌 。食器亦要消毒干淨,嬰兒所有奶瓶、奶頭都要嚴格消毒,沖好的奶或吃過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溫室太久。家裡有下痢人時,應將病人隔離,其大便嘔吐等排洩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洩物要小心處理,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孩。總而言之應注意:

  一、注意家戶衛生、裝紗窗、撲滅蒼蠅、蟑螂,以及環境清潔。

  二、避免帶小兒到公共場所。

  三、避免吃生冷不潔東西。

  四、小兒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潔。

  五、隔離病人及小心處理其排洩物。

  六、個人衛生及衛生教育,尤其帶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給小兒換尿布以後 即要洗手;在接觸小兒泌物後亦要洗手,以免細菌傳染給小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孩子得了急性白血病還能治好嗎

小兒急性白血病是發生在小嬰幼兒的身上,很多的家長朋友都會很擔心,怕這種疾病無法治愈,其實當疾病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一定要積極的采取治療,並且家長們要有耐心,只要你堅持,是可以得到治愈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急性感染性腹瀉不應止瀉?

  三歲的孩子日前出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