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您快幫忙給看看吧,孩子這是怎麼了?”下午4點鐘,四位滿臉愁容的家長帶著一個4、5歲的小女孩急匆匆地走進了感染科門診。
經過接診大夫的耐心詢問,原來患兒來自日照,5天前就發熱,次日全身出現紅色皮疹,並伴有右髋關節疼痛,到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猩紅熱”,給予青霉素類藥物治療4天,但患兒持續高熱,皮疹無好轉,並且出現膿疱疹,為求進一步診治,家長帶其來到我院。
接診大夫經過查體發現,患兒全身皮膚密布粟粒狀紅色丘疹,舌頭呈草莓狀,背部可見較多膿疱疹散在分布,肝脾不大,髋關節無紅腫,當天化驗的血常規顯示白細胞總數高,中性粒細胞比例較高,結合患兒發熱及出疹時間的關系,確實符合“猩紅熱”的特征,但患兒應用治療“猩紅熱”有特效的青霉素類藥物治療4天無好轉的治療過程,又給“猩紅熱”的診斷打上了重重的問號。
經過簡單討論,我們將診斷鎖定在二個方面,1、嚴重細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皮疹,2、重症猩紅熱。於是給患兒開出了CRP、血培養、抗“O”等化驗檢查,並拍髋關節X線片明確髋關節疼痛原因。在檢驗科及放射科的密切配合下很快報出了結果,CRP200mg/L,證實患兒有嚴重細菌感染,X線片正常,排除了髋關節化膿性病變。因抗“O”結果不能即時回報,“猩紅熱”不能排除,因此,當晚患兒留感染科觀察室選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第二天早晨巡查病房時,患兒皮膚膿疱疹已明顯減輕,感染似乎已有所控制,但患兒仍持續高熱,孫建蘭主任對患兒進行了細致的查體,發現患兒右下腹壓痛明顯,再追問病史,家長述患兒發病當天曾說過肚子疼,這5天來有時疼有時不疼,未引起家長重視,因此昨天也未對大夫說。於是,孫主任當即決定對患兒進行腹部B超檢查,結果很快回報-闌尾周圍膿腫,轉外科手術治療。下午,抗“O”結果回報,〈150,排除了“猩紅熱”的診斷。患兒手術後很快痊愈。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患兒的被誤診5天呢?
首先,由於年齡關系,患兒對疼痛點的描述不准確,將腹部疼痛描述成髋關節疼痛,並且闌尾炎症狀不典型,誤導了醫生檢查的側重點。
其次,患兒典型的“猩紅熱”特征局限了醫生的思維,在治療過程中未能適時調整診療思路。
第三,醫生全面系統查體的意識尚有待進一步加強。
雖然我們對這個患兒的診斷治療是及時和正確的,但我們仍應從這個病例的誤診中汲取經驗教訓,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 |
兒童期復發性腹痛是成年後焦慮症的預測指標
科學雜志電子版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不明原因的復發性腹痛(rap)兒童成年後比其他兒童更容易出現焦慮障礙。 美國匹茲堡西部精神病學研究所的johnv.campo博士及其同事對28例存在rap病史的青年人的精神健康 |
![]() |
如何應對嬰兒的各種便秘
寶寶在嬰兒期會經常發生便秘,便秘不僅讓寶寶感覺不舒服,還會影響他的胃口和健康,所以媽媽們著急不是沒有道理的……寶寶便秘的原因應對號入座,如果糞便在結腸內積聚時間過長,水份就會被過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