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內分泌科 >> 黏多糖病 >> 黏多糖病臨床症狀 >> 小兒黏多糖病Ⅱ型的臨床表現

小兒黏多糖病Ⅱ型的臨床表現

   黏多糖病Ⅱ型是黏多糖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主要是由於體內缺乏酸性麥芽糖酶,導致肌糖原的分解發生障礙,促使心肌和骨骼肌發生糖原沉積,影響了心髒的收縮功能而產生心力衰竭。

  黏多糖病Ⅱ型的病理檢查可見體內各種組織均被累及,如肝髒、肌肉、心髒、腦干運動核和脊髓前角細胞中都有大量糖原貯積。按發病年齡、病變累及的主要器官和病情輕重分可為3型:嬰兒型、幼兒型、成人型,這三種類型患兒的臨床表現各不相同。

  嬰兒型:患兒出生時正常,多在新生兒期發病,也可在出生後數月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喂養困難、嘔吐、生長發育緩慢,隨之出現呼吸困難、青紫、煩躁、咳嗽及水腫等功能不全症狀。並表現為全身性的嚴重肌張力低下(軟嬰狀)、自發運動減少等特征。4~5個月時腱反射消失,進行性衰弱,幾乎呈完全性弛緩性癱瘓。咽部唾液壅塞,咳無力,呼吸淺易發生肺炎。常見巨舌、不同程度心肥大,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電圖顯示高大QRS波和P-R間期縮短,T波倒置,ST段改變,肝中度腫大。血糖、血脂及酮體正常。患兒常在2歲以內死於心力衰竭或吸入性肺炎。

  幼兒型:患兒多在嬰兒或幼兒期起病,病程進展較慢,除肌無力外,其他器官受累不一。常以動作發育遲滯或步態不穩為初起症狀,繼而肌力減退、吞咽困難、呼吸肌亦被侵及,心髒可增大,但少有心衰發生,患者常在20歲之前死於呼吸衰竭。

  成人型:患者多在20~70歲左右發病,30~40歲症狀明顯,表現為進展緩慢的全身性肌病,以下肢為最重,無心、肝等器官增大,有時可無症狀。

  綜上所述,以上是關於黏多糖病Ⅱ型的臨床表現的簡單介紹,希望對您了解黏多糖病有所幫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簡單快速幫助寶寶止住鼻血的小妙招

寶寶鼻出血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必過於緊張,下面介紹幾種簡單快速幫助寶寶止住鼻血的小方法:  1、首先父母看到寶寶鼻出血後要保持鎮定,盡量安撫被出血驚嚇的寶寶,當寶寶處於平靜狀態下更利於止血。  2、寶寶流鼻血後

寶寶意外燙傷大救急手冊

通常寶寶遭受燙傷,多半是由於大人的疏忽。面對寶寶燙傷,爸爸媽媽首先必須冷靜下來,然後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應急處理,才能盡可能地降低燙傷對寶寶所造成的傷害。  1、火焰燒傷  停止:寶寶身上著火時,可用棉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