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泌尿科 >> 小兒尿路感染 >> 小兒尿路感染治療 >> 小兒泌尿系統感染-診斷治療措施

小兒泌尿系統感染-診斷治療措施

  小兒泌尿系統感染-診斷

  典型病例根據症狀及實驗室檢查可確診。年長兒症狀與成人相似,局部排尿症狀明顯,故較易診斷。但嬰幼兒期排尿症狀多不明顯,極易誤診,應對原因不明發熱病兒反復查尿,爭取在用抗菌藥物治療前進行尿培養、細菌計數及藥物敏感試驗。

  凡已確認為本病者,應進一步初次感染還是復發,是上尿路還是下尿路感染,是否存在尿路結構異常。小兒尿感定位多較困難可參考臨床症狀、腎功能及尿常規檢查進行鑒別。

  【治療措施

  本病治療關鍵在於積極控制感染、防止復發、支除誘因、糾正先天或後天尿路結構異常,防止腎功能損害。

  一般治療  急性感染時應臥床休息,多飲水,勤排尿,減少細菌在膀胱內停留時間。女孩應注意外陰部清潔,積極治療蛲蟲。

  抗菌療法  應早期積極應用抗菌物治療。藥物選擇一般根據:①感染部位:對腎盂腎炎應選擇血濃度高的藥物,而下尿路感染則應選擇尿濃度高的藥物如呋喃類或磺胺;②尿培養及藥物敏感結果;③腎損害少的藥物。急性初次感染經以下藥物治療,症狀多於2~3天內好轉、菌尿消失。如治療2~3天症狀仍不見好轉或菌尿持續存在,多表明細菌對該藥可能耐藥,應及早調整,必要時可兩種藥物聯合應用。

  磺胺藥:因其對大多數大腸桿菌有較強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產生耐藥性,價格便宜常為初次感染首選藥物。常用制劑為磺胺甲基異惡唑(SME),多與增效劑甲氧苄氨嘧啶(TMP)聯合應用(即復方新諾明SMZco)。其劑量為50mg/(kg·d)分2次服。一般療程為1~2周。為防止在尿中形成結晶應多飲水,腎功能不全時慎用。

  吡哌酸(pipemidic acid,PPA):對大腸桿菌引起的尿感,因其尿排出率高,療效顯著。適用於各種類型尿感。用量30~50mg/(kg·d),分3~4次口服。副作用少,可用輕度胃部不適。幼兒慎用。

  呋喃坦啶:抑菌范圍廣,對大腸桿菌效果顯著,不易產生耐藥性。劑量為8~10mg/(kg·d),分3次口服。易致胃腸反應,農宜在飯後服用。亦可配合TMP使用。對頑固性感染需3~4個月連接治療時更宜選用呋喃坦啶。

  氟哌酸;為喹諾酮類全合成廣譜抗菌藥物,對革蘭陰性、陽性菌增色有較強抗菌作用。劑量5~10mg/(kg·d),分3~4次口服。因其抗菌作用較強,長期應用可導致菌群失調,使用時應注意。一般不用於幼兒。

  氨基苄青霉素、先蜂霉素:均為廣譜抗生素,有較好抑菌作用,常用於尿感的治療。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雖有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腎霉性較大,且對聽力也有不良影響,使用時應慎重。

  療程問題  急性感染時如所選用抗生素對細菌敏感,一般10天療程可使絕大多數病人感染得到控制,如不伴發熱者5天療程可能已足夠。痊愈後應定期隨訪年或更長。因為多數再發是再感染所致,因此不主張對所有病人均采用長程療法。具體建議如下:①對不經常再發者,再發後按急性處理;②反復再發者,急性症狀控制後可用SMZco、呋喃坦啶、吡哌酸或氟哌酸中的一種小劑量(治療量的1/3~1/4)每晚睡前服用1次,療程可持續3~6個月。對反復多次感染或腎實質已有不同損害者,療程可處長至1~2年。為防止耐藥菌株產生,可采用聯合用藥或輪替用藥,即每種藥物用2~3周後輪換使用,以提高療效。

  積極治療尿路結構異常  小兒尿路感染約半數可伴有各種誘因,特別在慢性或反復再發的尿感多同時伴有尿路結構異常,必須積極查找,盡早治療,防止腎實質損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為什麼總是感冒?

寶寶愛得感冒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容易得病。還有就是,你的寶寶每次只能對一種病毒產生免疫,而可能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多達200種以上。只要想想你一生中得過多少次感冒,你就會明白了。你

異物入鼻怎樣處理

鼻內異物有哪些表現?  小兒有時將紙卷、豆類、釘子、小扣或小玩具等物塞入鼻腔,因恐大人責罵而不講,異物在鼻腔內存儲而致鼻阻(多為單側)流膿樣或混有血性鼻涕,時間久的常伴有臭味。發現以上情況不能用感冒解釋時應想到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