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遺傳因素:小兒哮喘患者經常可以檢查到皮膚和粘膜滲出性病變傾向,而且患者的家族成員也有類似的病史。嬰幼兒得哮喘大多數跟家族的遺傳性有關。男孩一般多見於女孩。
2、過敏因素:還有就是與孩子的過敏體質關系比較大,有些人的體質是非常敏感的,一些對於普通人毫無影響的因素都可能成為他們患病的誘因。
致敏原導致小兒哮喘的發生,致敏原可以分為三種:
(1)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如流感、鼻窦炎、扁桃體炎等都是小兒哮喘的病因。
(2)對於過敏物的吸入,如:花粉、冷空氣、化學物質等都是引發小兒哮喘的病因。
(3)食物也是過敏物的一種,比如:有些人對海鮮、牛奶、香料等食物過敏,如果是過敏體質的嬰兒,是很容易患有小兒哮喘的。
過敏性體質的寶寶比較容易出現這種問題。但空氣中的過敏源,比如塵土、螨蟲、蟑螂、霉菌、空氣中的花粉等都會引起過敏,除了哮喘的高發季節一般在春暖花開的春季,樹木成長較快的夏季和秋季也是哮喘發作的高峰,而干燥的冬季通風換氣不佳,同時,蟑螂蛻皮後的極微小分解物質懸浮於室內,也是主要的過敏源。
3、不良的生活環境同樣也會造成小兒哮喘。
西方發達國家曾經在20多年前進入了兒童哮喘的高發期,像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等等患兒數量都在急速地增長。而近10年來,我國哮喘患兒的數量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成上升趨勢,走上了和西方發達國家有些相似的道路。90年代和2000年的對兒童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對比顯示,哮喘患兒的數量幾乎增加了一倍,尤其是沿海較發達地區,患病率很高。
曾經有研究機構公布:如果嬰兒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內接觸蟑螂、殺蟲劑和一些其他物質,那麼他們在兒童期間患哮喘的危險就會增加。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700名兒童進行了調查,其中有一半兒童在5歲時患了哮喘。受調查兒童的父母提供了兒童在出生後早期接觸的各種環境因素。調查結果顯示,那些在出生後前12個月內接觸過蟑螂的嬰兒長大後患哮喘的危險會增加一倍。在出生後第一年內接觸除草劑則會使患哮喘的危險增加4.6倍,而接觸殺蟲劑後的危險會增加2.4倍。研究還發現,接觸木材或者家庭中油煙、接觸耕作環境也會增加患哮喘的危險。但是如果這種接觸發生在出生後第一年內這種影響更強。當兒童長大之後再接觸,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影響。研究人員認為,在嬰兒期間,人體的肺髒正在快速發育,免疫系統也處在發育之中,因此此時的人體尤為脆弱,易患哮喘。
4、母親懷孕和分娩時護理不
當也是引起小兒哮喘的一個原因。
比如,英國研究人員警告說,剖腹產孩子比順產的孩子更易患哮喘,剖腹產孩子患哮喘的概率比正常順產的孩子高80%。雖然確切原因尚不明確,但原因可能是剖腹產孩子沒有經歷過免疫系統和肺部發育的一些必經步驟,也與荷爾蒙分泌缺失有關。
小兒哮喘的誘因又有哪些呢?
呼吸道途徑――
1、塵螨:大多孳生於居住環境中,如臥室、床褥、枕頭、沙發、衣服等處。
2、花粉:根據季節變化,每年4~5月和9月中旬後空氣中濃度最高。
3、真菌(霉菌):在潮濕空氣或居室中容易孳生。
4、寵物皮屑:狗、貓等寵物皮屑又叫表皮致敏原,吸入後能引起早期哮喘反應。
5、昆蟲排洩物:以蟑螂為多見。
6、職業性吸入物:如棉紡廠、皮革廠、羊毛廠、橡膠廠和制藥廠的刺激性氣體或飛塵。
此外,陳舊的羽毛、蠶絲、羊毛、煤氣、汽車尾氣、油漆、地毯等均可成為過敏原。
消化道途徑――食物中牛奶、雞蛋、魚、蝦、蟹、花生、黃豆、巧克力、水生貝殼類動物等。
疾病途徑――呼吸道感染誘發哮喘最為常見,尤以嬰幼兒為甚。支原體呼吸道感染也可誘發哮喘。
藥物途徑――藥物引起的哮喘發作有特異性過敏和非特異性過敏兩種。阿司匹林是引起非特異性過敏的最常見藥物。
空氣途徑――冷空氣刺激可使呼吸道處於高反應性狀態,從而誘發哮喘。
營養途徑――微量元素缺乏可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也可促發哮喘,以缺鐵、缺鋅較為常見。
![]() |
小兒肺炎的家庭要怎樣護理
要注意休息 寶寶得肺炎以後一定要臥床休息,還要保持室內的安靜,空氣的流通。冬季因為空氣比較干燥,室內又有暖氣可能會加重寶寶的病情,最好在室內裝有加濕器,以提高室內的空氣濕度,利於痰液的排出。 堅持治療 應 |
![]() |
小兒肺炎能否使用激素治療
一般小兒肺炎不需要使用激素治療,對於重症細菌性肺炎,如果病原菌對抗生素敏感,在下列情況下可加用激素。 (1)中毒症狀嚴重,如出現休克、中毒性腦病、超高熱(體溫在40℃以上持續不退)等。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