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呼吸科 >> 小兒感冒 >> 寶寶居家如何春“捂”

寶寶居家如何春“捂”

  春捂怎麼“捂”,一直是個籠統的概念。民間流傳“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這是過去人們總結出來的“春捂”經驗。隨著醫療氣象學的興起,科學家對春捂有了許多更科學、更具體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們在實踐中便於操作的數據,有人稱它是春捂指數。

  1、把握時機: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缪。

  感冒發病的高峰與冷空氣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台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再晚便是雨後送傘了。

  2、把握氣溫:15攝氏度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15攝氏度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攝氏度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3、注意溫差:日夜溫差大於8攝氏度是該捂的信號。

  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湧動,“花開又被風吹落”,讓你回味冬日的肅殺。面對“孩兒臉”似的春天,得隨天氣變化為寶寶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現在認為,日夜溫差大於8攝氏度時是該捂的信號。

  4、持續時間:氣溫回升後再捂5-10天,恰到好處。

  隨著氣溫回升,寶寶身上的衣著就要減下來。而減得太快,就可能使寶寶著涼、感冒。醫學家發現,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5天左右,體弱的寶寶可能要捂得更長一些,但一般不超過10天。

  實際上,春捂不僅在乎衣著,還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寶寶居家如何“捂”

  經常開窗通風

  大多數的家庭都喜歡在早晨打開門窗通氣,而後就一天門窗緊閉了。這樣不好,你至少在午睡後和晚睡前進行居室的通風換氣。使用空調的家庭更不能一天24小時門窗禁閉,不能完全靠空調的換氣功能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天換氣次數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10分鐘,大居室還應適當延長。

  另外,要選擇適當的時機通風換氣,最好在太陽出來後再開窗換氣,否則,室外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對寶寶健康不利。

  溫濕度適宜

  適宜的環境濕度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活。環境濕度低於35%時,流感病毒的存活時間超過24小時;環境濕度高於50%時,流感病菌的存活時間不超過10小時。將環境濕度控制在50%以上,就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活。

  給居室增濕的方法多種多樣,你能想到的方法,比如擦地、在室內放水盆、暖氣上放濕毛巾、地上潑水等方法,盡管這些做法也會使人感到室內不干燥,但這些方法存在缺點,一是濕度保持不恆定;二是濕度保持時間短;三是霧氣大,讓人視覺不舒服;四是水滴比較大,對呼吸道不能起到有效的濕潤作用,對寶寶呼吸道黏膜的保護沒有太大的意義。比較好的方法是利用加濕器,可以避開上述問題。

  隨時增減衣服

  給寶寶減衣服時除了要注意前面講的春捂指數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早晨起來給寶寶穿上的衣服不要隨便脫掉,尤其是寶寶感覺到熱或者已經出汗時,更不能馬上將衣服脫掉,讓寶寶安靜下來,等待自然消汗。

  ·在冷熱不均的環境中,寶寶從冷的房間進入比較熱的房間,要提前幫寶寶把衣服脫掉,否則等到出汗再脫就很容易感冒。

  ·每天晚上注意看天氣預報,如果氣溫有明顯增高,早晨起床時就不要給寶寶多穿,因為半途給寶寶脫衣服很容易導致寶寶受涼感冒。

  ·如果你不能決定給寶寶穿多少,可以這樣做:你穿與寶寶差不多厚薄的衣服,靜坐一會兒,倘若既不感覺冷,也不感覺熱,說明寶寶穿的衣服厚薄正合適,寶寶可以比你多穿一層單衣,切不可差得很懸殊。寶寶雖然沒有成人耐寒,但寶寶始終在運動狀態,穿多了自然就會出汗,出汗是導致寶寶感冒的誘因之一。

  ·寶寶比你稍晚幾天減衣服是比較穩妥的,如果你沒有因為減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給寶寶減衣服也不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不讓吃手對寶寶的心理影響

我兒子現已四個半月大,早在兩個多月時就已經開始吃手指了。我看書上說,6個月前吃手指,應讓其盡情吃,6個月以後反而不會再吃,所以我們目前並不阻止他吃。我認識的一個媽媽,女兒一吃手指就打一下,現在已經不吃了,但不知

小寶寶更應該多喝水 幾個絕招讓寶寶愛上喝水

寶寶為什麼不愛喝水?   1、挺舌反射:當媽媽把奶瓶或勺子送到寶寶嘴巴時,寶寶會本能地用舌頭向外推出,這是一個原始反射叫挺舌反射,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一般4-6個月之後,寶寶的挺舌反射就會被抑制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