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小兒低熱?有哪些原因?
什麼叫低熱呢?低熱是指體溫超過平均體溫1℃,並有食欲不振、疲乏或其他疾病表現。
由於體溫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稍有波動,如劇烈活動、氣溫變化,一般午後較清晨體溫高,但不超過1℃。年齡愈小,體溫調節功能愈不完善,所以早產兒、新生兒、體質虛弱者體溫愈易波動,如無其他伴隨症狀,則不屬病理現象。對於體質虛弱者,往往中藥的治療效果較好。
小兒低熱首先要考慮慢性感染,如結核病、慢性中耳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風濕熱,個別的要考慮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腫瘤。
為了使醫生掌握更多的資料,明確診斷,就診前家長應詳細記錄小兒每天的體溫變化,每4~6小時測一次體溫,持續1周,並且記錄伴隨症狀,如食欲減退、乏力、面部潮紅、盜汗、咳嗽、尿頻、尿急、尿痛、關節痛等,以供醫生參考。
小兒低熱怎麼辦?
嬰幼兒低熱,首先要考慮是否有慢性感染存在,如結核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中耳炎、慢性肝炎等,此外還要考慮非感染性疾病,如風濕熱、慢性白血病、惡性腫瘤等。
在盛夏季節,嬰幼兒常有持續發熱,伴口渴、多尿、無汗或少汗等症狀,但精神狀況、飲食、睡眠都較好,醫生檢查也無異常情況發現,待秋涼後即自愈,這在臨床上稱為暑熱症。發病年齡以1~2歲為多見,主要是由於嬰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另外,1歲左右的嬰兒活動量大,產熱多,而汗腺功能較差,不能很好散熱,因此體溫上升。治療暑熱症的有效措施是降低患兒周圍環境的溫度,還可服些中藥。
![]() |
7-8月齡小兒輔食添加的特點
可以吃混合性食物和禽肉類泥糊食品了。第一餐輔食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上午,母乳喂養的小兒最好先喂輔食後吃奶,人工喂養的小兒可以隨意。食物的種類有,嬰兒米粉10余克,蛋黃多半個,將兩樣食物混合在一起,用水或奶液調成糊狀 |
![]() |
如何預防感冒的小技巧
在所有的疾病種類中感冒最缺乏戲劇感,沒有高低起伏,所以也不扣人心弦,卻始終最讓媽媽們牽腸掛肚。沒有不感冒的孩子,也沒有不為感冒操心的媽媽。怎樣幫助孩子預防與避免感冒?在與感冒的長期抗戰中,媽媽們也總結出不少小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