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呼吸科 >> 小兒肺炎 >> 中醫怎麼樣治療小兒肺炎

中醫怎麼樣治療小兒肺炎

中醫治療小兒肺炎 小兒肺炎 小兒疾病

  1、常症

  (1)風寒閉肺:發熱無汗,嗆咳氣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膩、舌質淡或淡紅,脈浮緊,指紋青紅在風關。

  治法:

  辛溫宜肺,化痰止咳。

  方藥:麻黃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蔥白10克、淡豆豉10克、荊芥6克、半夏6克、萊菔於10克。

  中成藥:小青龍沖劑1/2-1袋,每日2次。

  (2)風熱襲肺:發熱,有汗,口渴,咳嗽痰黏或黃,氣促鼻煽,面赤唇紅,咽紅,指紋青紫多在氣關,脈浮滑。

  治法;辛涼解表,宜肺化痰

  方藥:麻黃3克、杏仁1O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黃芩10克、黛蛤散(包煎)10克、全瓜萎15克、桑自皮10克。

  中成藥:射麻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止咳橘紅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

  (3)痰熱阻肺:壯熱,咳嗽而喘,呼吸困難,氣急鼻煽,口唇紫绀,面紅口渴,喉間痰鳴,聲如拽鋸,胸悶脹滿,泛吐痰涎,舌紅苔黃,脈弦滑,指紋紫至氣關。

  治法:清熱宣肺,滌痰乎喘。

  方藥:麻黃3克,射干6克,葶苈子、杏仁、地龍、鉤籐、黃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25克。

  中成藥:竹瀝水,每次5~10ml,每日3次。

  (4)陰虛肺熱:潮熱盜汗,顴紅唇赤,干咳無痰或痰黏難吐,舌質嫩紅、舌苔光剝少津,脈細數,指紋沉紫。

  治法:養陰清熱,潤肺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玉竹、桑葉、生扁豆、炙杷葉、川貝母、百合各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3克。

  中成藥:養陰清肺糖漿,每次5—l0ml,每日1次;川貝楷杷霹,每次5—10ml,每日2次。

  (5)脾氣虛:低熱起伏,面色白光白,動測汗出,咳嗽無力,微微氣喘,喉中痰鳴,神倦懶言,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脈細無力,指紋色淡。

  治法:益氣健脾,調和營衛。

  方藥:太於參、生黃芪、茯苓、白術、五味子、麥冬各10克、生姜3片、大棗5枚,陳皮、甘草、半夏各6克。

  中成藥:玉屏風散,每次1袋,每日2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便便也要“察顏觀色”

嬰兒大便的形狀和顏色各式各樣的,排便次數也各不相同。嬰兒在沒有添加輔食之前,大便呈黃色、較細膩,添加輔食後隨著食品種類的增加,大便逐漸與成人相似。有的嬰兒大便呈綠色,有時便裡還會出現黏液,但只要孩子吃睡都正常,

天氣轉冷 寶寶容易被感染性腹瀉纏上

劉醫生說,小兒腹瀉中,最為常見也最危險的是感染性腹瀉。這種腹瀉的發病率居所有傳染病之首,是1~4歲組兒童死亡原因的第二位。病毒感染性腹瀉是感染性腹瀉中最常見的一類,引起這種腹瀉的元凶是輪狀病毒,寶寶得了這類腹瀉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