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大便的形狀和顏色各式各樣的,排便次數也各不相同。嬰兒在沒有添加輔食之前,大便呈黃色、較細膩,添加輔食後隨著食品種類的增加,大便逐漸與成人相似。有的嬰兒大便呈綠色,有時便裡還會出現黏液,但只要孩子吃睡都正常,體溫不超過37.5℃,體重增加良好,均屬於正常現象。家長應注意嬰兒大便的次數、形狀、顏色、氣味、水分是否增多等,尤其是後兩項。
正常的新生兒多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胎便,而早產兒排胎便的時間則有可能推遲,這主要和早產兒腸蠕動較差或進食延遲有關。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胎便呈墨綠色,較黏稠,無臭味,主要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母體內吞入的羊水、毳毛等組成。新生兒的胎便一般在2~4天內排完,每天約3~5次。喂奶數天後,新生兒的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胎便和正常大便混合,呈黃綠色。
正常大便的性狀和喂養方式有關。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寶寶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寶寶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其精神及吃奶狀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大便則相對比較規律,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干燥、粗糙,如硬石膏樣,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如果嬰兒吃的奶中含糖量較多,大便可能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並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
如果寶寶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黏液狀,則要注意增加嬰兒的食物。還有,如果嬰兒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樣,並帶有明顯酸味,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如米糊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排除孩子腸道感染的可能性,父母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當寶寶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時,大便往往會出現惡臭味(如臭雞蛋味)。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還可以給孩子用點多種維生素制劑,以幫助孩子消化。
如果寶寶每天排便次數突然出現變化,應考慮是否患病。另外,專家強調,寶寶如果大便變稀,含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淘米水樣,出現脫水、抽搐;大便稀,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黃疸、瘙癢;呈果醬色、柏油樣黑等,均屬不正常現象,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 |
如何擺脫手機依賴?
為了擺脫對手機的依賴,首先要改變認知。心理醫生認為,手機和網絡只是社交的一個虛擬手段而已,跟朋友見面聊天、與朋友相約運動等其他的社交方法,可以增進彼此的情誼,改變自己的生活圈。 心理醫生提供了幾條小建議,被手 |
![]() |
運動能夠調節孩子心理缺陷
體育運動對彌補心理缺陷有較好的幫助,而且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不同的心理缺陷功效不同。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專家趙晨濱針對孩子不同的心理缺陷列舉了具體可選的體育項目。 第一類,孤獨、怪僻心理缺陷的人,可以選擇足球、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