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兒咳嗽遷延不愈、長期低熱不退、全身乏力、盜汗不止、胃納不佳、體重減輕、夜眠不安時,有經驗的醫師就會想到結核病,於是給小兒做結核菌素試驗,如陽性者,則必須做肺部X線檢查。X線攝片是診斷肺結核重要的依據。
小兒結核病的特點是:
(1)以原發綜合征及支氣管淋巴結結核最為多見,肺內形成空洞少。結核菌在肺部形成滲出性炎性病灶,即原發病灶,同時發生淋巴管炎和支氣管淋巴結炎,三者統稱為原發綜合征。當原發灶極小或因已經吸收不能被X線檢查出,而只見到肺門腫大淋巴結時,即稱支氣管淋巴結結核。大多為輕症,緩慢起病,尤其大年齡兒童,可以沒有明顯症狀;或被誤診為感冒遷延而被忽視。
(2)易治愈。若能及早診斷,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病變一般在3~6個月開始吸收或硬結,在1年後鈣化,所以預後好。
(3)易播散。在機體內外環境不利的條件下,如年齡過小、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及感染結核菌量過大時,病變可以進展或惡化,容易引起血行播散而發生粟粒性結核及結核性腦膜炎,該兩種病常為小兒結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見於嬰幼兒,往往發生在病兒初次感染結核菌的6~12個月以內,應引起家長們足夠的重視。
小兒結核病的傳染源主要為與他密切接觸排菌的成人(如家庭成員、托幼機構保育員、小學教師等)。傳播途徑以呼吸道為主,亦可經消化道傳染(吃未消毒的牛奶、吸吮手指、咬鉛筆頭等將結核菌送入口內)。
一般認為,原發性沒有傳染性,僅根據結核菌素試驗反應陽性和X線檢查才被發現,患兒可照常生活、入托或上學。僅對少數症狀明顯的進行性原發性,或嚴重的急性患兒,結合具體情況應給予適當休息和隔離治療。
小兒所患的病主要是原發性。自得病後3~6個月大多數病變開始吸收或趨於硬結,於2年內吸收鈣化而痊愈。一般95%以上其臨床經過屬良性。如病情向惡化發展,多出現於初次感染後的半年之內,以致病情遷延難愈可達2~3年或更長。因此治療小兒病時,要早期用藥,選用敏感藥物聯合治療並堅持完成足夠的療程。
小兒肺結核的護理措施:
小兒肺結核除及時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外,家庭護理也十分重要。護理方法如下:
(1)適當休息:肺結核小兒應注意臥床休息,不要蹦跳,急性期過後可適當鍛煉身體。
(2)臥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但避免吹對流風以防感冒。因小兒常有盜汗,應將衣服被褥經常更換。
(3)止咳祛痰:咳嗽較重時,應適當給以止咳祛痰藥物口服,避免劇烈咳嗽,防止痰塊、血塊堵塞較大的氣道而引起窒息。
(4)飲食要合理:因結核病屬慢性消耗性疾病,對體力消耗較大,故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及新鮮水果和蔬菜,以幫助患兒及早恢復健康。
(5)隔離與預防:為了防止結核桿菌播散和及時治療病人,應及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早預防。早發現病人是預防肺結核的重要措施。如果小兒有咳嗽、咯血等症狀,經兩周正規治療休息仍不見好轉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通過痰液的結核菌檢查和X線胸透或胸片,即可發現和診斷肺結核。發現後要及時住院隔離治療。有條件者可在家中單住一房隔離,應注意茶具、餐具、洗漱用具,臥具等單獨使用。病人不要隨地吐痰,有痰最好吐在痰孟裡,裝在塑料袋中,每日燒毀。房間要通風,定時用食用醋熏蒸消毒,或用紫外線可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早治療是結核病一經確診,必須早期給藥,足量、足療程徹底治療;早預防是指未患結核病的小兒,接種卡介苗,使人體產生對結核病的獲得性免疫力。
另外,加強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是預防結核病的措施之一。因為,當人體感染結核菌後,在機體抵抗力減弱時才引起發病,身體強壯時不得病。
小兒肺結核該如何用藥?
對處於高度狀態的患兒,須與結核排菌者嚴格隔離,采取嚴密的消毒隔離措施,以免重復感染結核菌。並及時用鈣劑脫敏和給大量的維生素C作輔助治療。如大片的肺實變或肺不張存在或中毒症狀嚴重者,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 |
學舞蹈時一個“背飛”7歲女孩胸部以下沒知覺了
今年暑假,丹丹的媽媽給她報了個暑期舞蹈班。開課的第一天,丹丹先是跟著舞蹈老師做一些基本動作,其中有一個類似“背飛”的動作:肚子貼地,雙手張開抓住雙腳,頭、胸部和腳盡力向上翹起。這個動作可 |
![]() |
讓小兒遠離感冒威脅的食物
富鐵食物 動物血、奶類、蛋類、菠菜、肉類等都是鐵含量非常豐富的食物。體內缺鐵時,會使免疫細胞的功能被削弱,而富鐵食物可促使免疫細胞的功能恢復。需注意的是,補充鐵要適宜,過量補鐵尤其是鐵強化食品反而有害無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