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呼吸科 >> 更多呼吸科疾病 >> 發燒超過38.5℃再吃藥

發燒超過38.5℃再吃藥

  不要一發燒就急著吃藥

  孩子一發燒,家長就會非常著急。徐康康主任說,發熱是機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防御反應。所以,低熱或中熱時,最好不要給孩子用退熱藥,尤其是新生兒,體溫調節不穩定,退熱藥的使用更應慎重。此外退燒藥也是有時效性的,過了藥效後孩子還會出現反復,這些屬於正常的現象。

  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出現發燒時,家長可以給孩子脫衣散熱,松解包降溫,采用溫水擦身、冰袋敷等物理降溫。只有在腋下溫度超過38.5℃時才主張給孩子吃退燒藥。

  兩類腹瀉藥不能同時服

  秋季是小兒輪狀病毒的高發季,腹瀉的患兒增多。在門診醫生開具的處方中常會有兩類,一類是吸附劑,例如必奇、思密達;另一類是活菌制劑,如媽咪愛、培菲康、米雅等。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在給患兒服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把兩類藥品分開。

  徐康康主任說,正確的服藥順序是空腹服用活菌制劑,飯後再服用吸附劑,兩者之間要間隔一到兩個小時。但同樣是活菌制劑的培菲康卻應該在飯後服用,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另外,活菌制劑宜用冷水或溫水沖服,切不可用開水沖服。

  服止咳藥後不要喝水

  目前在市場上兒童止咳祛痰藥種類很多,徐康康主任說,一般對頻繁的干咳,或痰液不多的刺激性咳嗽,可選用以止咳為主的藥物。對於痰多的咳嗽不能單用止咳藥,應選用以祛痰為主的藥物。

  止咳藥物一般應放在最後服用,並且服用後應盡量不喝或少喝水。若喝水,會使藥液稀釋,失去止咳作用。

  兩歲後不需額外補鈣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不愛吃飯、夜裡愛流汗都是缺鈣造成的。兩歲以上孩子戶外活動較多,而且此時食物品種增多,同時生長速度較以前減慢,所以不需要再額外補鈣。

  此外,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起重要作用,但並非多多益善。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時間過長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

  鏈接

  如何計算兒童服藥劑量?

  說明書中有用藥劑量的,每次(日)劑量=小兒體重kg×每次(日)藥量/kg。說明書中沒有兒童用量的,可以根據公式計算: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kg/70kg,對特殊體形兒童用量要相應增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如何做好水痘病兒的家庭護理

患了水痘的病兒在確診以後應留在家裡隔離,直至疱疹全部結痂。水痘雖然症狀比較輕,一般都能順利恢復,但它的傳染性很強,而且目前水痘還未普遍施行預防接種,因此預防水痘,主要靠隔離好病兒,盡可能避免健康兒童與患水痘的病

【育兒新知】寶寶發燒酒精、冰水降溫不可取

首先,大家要了解,皮膚黏膜可以吸收酒精和藥物,雖然與口服與注射相比,其吸收能力相對較弱,但由於嬰幼兒藥物中毒劑量低,皮膚黏膜較成人更柔軟,所以嬰幼兒外用藥物中毒的情況經常出現。  酒精擦浴降溫如果濃度較高,用量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