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內科 >> 小兒肺炎 >> 小兒肺炎診斷治療 >> 小兒肺炎防治方案

小兒肺炎防治方案

    【分類號】 4071048610

    【標題】 小兒肺炎防治方案

    【時效性】 有效

    【頒布單位】 衛生部

    【頒布日期】 860525

    【實施日期】 860525

    【失效日期】

    【內容分類】 婦幼衛生與保健

    【文號】

    【名稱】 小兒肺炎防治方案

    【題注】

    前言

    根據1974年至1976年全國12省市兒童死亡回顧調查和近期我國第一批10個婦幼衛生示范縣的兒童死亡回顧調查,表明肺炎為我國小兒第一位死亡原因。小兒肺炎死亡占整個兒童死亡的1/5以上,尤其嬰幼兒死亡率更高。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小兒肺炎列為3種重要兒科疾病之一。由於本病嚴重威脅兒童生命及健康成長,因而是我國兒童保健工作中重要任務之一。為了深入開展肺炎的防治工作,提出以下方案。

    一、預  防

    (一)嬰幼兒應盡可能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宣傳兒童有呼吸道感染時不出門,流行季節少串門,不到公共場所去。父母感冒時應盡可能少接觸年幼子女,接觸時應帶口罩。

    小兒患病要做到早診早治,要求家長當患兒僅有發熱、咳嗽時可在家中及村內治療;當患兒有呼吸增快、輕度呼吸困難時在村內應用青霉素或中藥治療;如出現鼻扇、三凹征等明顯呼吸困難時,應在村內注射1次青霉素和適當劑量的強心劑(毒毛旋花子甙K或西地蘭)後送鄉衛生院或縣醫院治療。注意不要包裹太嚴密,要使患兒呼吸通暢,以免窒息。

    (二)做好兒童的計劃免疫,特別是麻疹活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劑的注射,以減少繼發肺炎的發生。積極提倡母奶喂養,合理添加輔食。積極預防佝偻病、營養不良等。提倡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培養良好的飲食及衛生習慣,小兒衣著不過厚或過薄,嬰兒不要包裹過緊,平時居室內要每日定期開窗換氣。加強早產兒及體弱兒(包括先天性心髒病患兒)的保護和護理。

    (三)已患肺炎的嬰幼兒抵抗力弱,易染他病,應積極預防可能引起嚴重預後的並發症,如膿胸、膿氣胸等。在病房中應將不同病因的患兒盡量隔離,特別是發現腺病毒肺炎患兒,應爭取單間隔離。恢復期及新入院患兒也應分開,醫務人員接觸不同患兒時,應帶口罩、接觸每一患兒後都應用肥皂洗手。

    二、診  斷

    (一)病理病因分類

    1.臨床

    (1)支氣管肺炎

    1)細菌性:主要由肺炎球菌、流感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引起。

    2)病毒性:主要由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引起。

    診斷依據:

    ①急性發病。

    ②發熱(熱度可高可低,部分可無發熱)。

    ③咳嗽。

    ④可有呼吸困難(如鼻扇、三凹、點頭呼吸、呻吟等症狀,幼嬰、體弱兒及營養不良兒可表現不明顯)及發绀。

    ⑤聽診肺部有中細濕羅音。

    (2)毛細支氣管炎:也是一種病毒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引起。

    診斷依據:

    ①2歲以內發病,多發生於6個月以內。

    ②急性發病,突然發作性喘憋為本病的特點,發病前常先有感冒。

    ③發作時煩躁不安,呼吸、心率增快,有鼻扇、三凹征,發绀明顯。

    ④可有高熱,但多在38℃以下或不發熱。

    ⑤兩肺聽診有廣泛哮鳴音,不喘時可聽到中細濕羅音或捻發音。

    (3)大葉肺炎:一般由肺炎球菌引起。

    診斷依據:

    ①急性發病。

    ②發熱或不發熱。

    ③咳嗽和/或胸痛。

    ④肺局部叩診濁音,呼吸音減弱,或胸部呼吸運動一側減弱,語音震顫增強。

    (4)支原體肺炎:由肺炎支原體引起,診斷依據與大葉肺炎近似。

    (5)其他:真菌性肺炎,衣原體肺炎、原蟲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墜積性肺炎等。

    2.X線

    (1)支氣管和其他肺炎:胸片或胸部透視有斑片狀陰影。毛細支氣管炎還常有肺透明度增加。

    (2)大葉肺炎:胸片或胸部透視有節段或大片陰影。支原體肺炎有大片狀陰影或兩側片狀陰影。

    (注:在基層X線不是必備條件,但縣以上醫院應進行X線檢查)

    3.病因(縣以下多不易做到,寫在這裡,供參考):

    (1)痰培養或胸腔穿刺液培養有致病菌生長。

    (2)血培養致病菌陽性。

    (3)死後肺穿刺肺組織病毒分離或細菌培養陽性。

    (4)咽拭子病毒分離陽性(或快速診斷例如螢光抗體檢查陽性),雙份血清特異抗體恢復期4倍以上升高。

    (二)病程分類

    1.急性:病程在1個月以內。

    2.遷延性:病程在1~3個月。

    3.慢性:病程在3個月以上。

    (三)病情分類:

    1.輕症:呼吸系統症狀為主。

    2.重症:除呼吸系統症狀之外,合並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超高熱或體溫不升、中毒性腦病或伴有較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

    附一、幾種特殊肺炎的臨床診斷參考依據

    一、新生兒肺炎

    (一)全身反應差(如軟弱、吃奶差等)

    (二)1.口周青紫和/或口吐白沫,2.安靜時呼吸持續增快>60次/分,3.點頭呼吸或三凹症,4.有羊水吸入史和/或反復嗆奶。

    上述4條中任何2條者。

    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一)多數有不規則高熱,常表現為弛張熱。

    (二)中毒症狀重,少數病例可有中毒性休克,可能出現多形易變性皮疹(猩紅熱或麻疹樣皮疹等)。

    (三)肺部以外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病灶。

    (四)一般白細胞數增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數增高,少數病例白細胞明顯減低。

    (五)X線檢查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現肺大泡或肺膿腫。

    (六)肺炎伴有膿胸,穿刺液培養或塗片證明有金黃葡萄球菌。

    三、嬰幼腺病毒肺炎(注)

    (1)多發生在6個月至2歲。

    (2)驟然發熱,高熱稽留或弛張,抗生素治療無效。

    (3)嗜睡、萎靡等神經症狀比較明顯,且出現較早。

    (4)面色蒼白、發灰,重者肝腫大明顯,易有心力衰竭。

    (5)肺部體征出現較遲,發熱第3—5日後肺部開始出現濕羅音,以後肺部實變逐漸增大,可有叩濁,呼吸音減低及管狀呼吸音。

    (6)白細胞偏低,多在1萬以下,中性粒細胞一般不超過70%。

    注:6個月以下嬰兒腺病毒肺炎病情多很輕。

    附二、肺炎主要並發症臨床診斷參考依據

    (一)心力衰竭臨床診斷參考依據:

    (1)心率突然超過180次/分;

    (2)呼吸突然加快,超過60次/分;

    (3)突然發生極度煩躁不安;

    (4)明顯發绀,面色、皮膚蒼白、發灰、發花、發涼,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尿少或無尿。

    (5)有奔馬律、心音低鈍、頸靜脈怒張。X線檢查示心髒擴大。指紋延至命關或氣關,並由紅色轉藍色等。

    (6)肝髒迅速增大。

    (7)顏面、眼睑或下肢水腫。

    如果出現1—4項,作為疑似心力衰竭,第5項供參考,先用氧及鎮靜劑(復方氯丙嗪或安定),20—30分鐘後如能入睡,1—4項症狀緩解,即可間斷停氧。如仍不好轉,或出現肝髒增大和/或水腫,即可確診為合並心力衰竭。應即用速效洋地黃劑、利尿劑等。

    注:以上標准不包括新生兒和毛細支氣管炎患兒。

    (二)呼吸衰竭診斷參考依據

    (1)臨床診斷參考依據:

    1)輕症呼吸衰竭:呼吸困難,三凹征明顯,呼吸加快,偶有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發绀,輕度煩躁或精神萎靡。

    2)中症呼吸衰竭:呼吸困難、三凹征加重,呼吸淺快,節律不整,偶有呼吸暫停。口唇發绀明顯(有時呈櫻紅色),嗜睡或躁動,對針刺反應遲鈍。

    3)重症呼吸衰竭:呼吸困難,三凹征明顯或反而不明顯,呼吸由淺快轉為淺慢,節律紊亂,常出現下颌呼吸和呼吸暫停,呼吸音減低。口唇發绀加重,四肢末端發绀、發涼。昏睡或昏迷,甚至驚厥。此時可能出現腦水腫、腦疝表現(如球結膜水腫、視神經乳頭水腫、瞳孔及肌張力改變等)。

    (2)血氣指標:

    1)Ⅰ型呼吸衰竭(輕症呼吸衰竭):非高原地區吸空氣時Pa O2 ≤6.65kPa(50mmHg)。

    2)Ⅱ型呼吸衰竭:Pa O2 ≤6.65kPa(50mmHg)及Pa CO2 ≥6.65kPa(50mmHg)(中症:Pa CO2 為6.65—9.18kpa(50~69mmHg);重症Pa CO2 ≥9.31kpa(70mmHg)。

    三、冶  療

    (一)一般治療:保持室溫在18℃左右,相對濕度65C%,每日定期室內換氣(注意避免穿堂風)保證飲食及水分入量,加強護理。

    (二)抗生素的應用:肺炎球菌肺炎或鏈球菌肺炎,用青霉素(5—10萬單位/千克(公斤)/日,分兩次肌注,或用復方新諾明。

    流感桿菌肺炎:用青霉素或復方新諾明,或用氨苄青霉素。

    金黃色葡萄球肺炎:用紅霉素、新青霉素Ⅱ、先鋒霉素Ⅱ等一種或二種聯合應用(亦可慎用氯霉素)。

    大腸桿菌肺炎:氨苄霉素、慶大霉素、羧苄青霉素等二種聯合應用。

    支原體肺炎:用紅霉素、四環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一種即可。

    對於病因診斷不夠明確,根據臨床考慮細菌性肺炎可能性大,可首先采用青霉素治療。

    (三)中醫治療:診斷為病毒肺炎,不懷疑有細菌繼發感染者,可應用中醫治療。

    (四)給氧:必須正確掌握給氧方法。一般鼻管給氧,氧流量每分鐘500~1000毫升,氧氣必須通過水增加濕度。

    (五)保持呼吸道通暢:適當地吸痰,喘憋嚴重時使用支氣管解痙及鎮靜藥(非那根或冬眠靈),保持足夠的液體入量,有利於痰液的排出。患兒口服量不足者,應謹慎地進行輸液,對液量、電解質、點滴速度均應特別注意。

    (六)對活動性佝偻病患兒給維生素D時,根據情況可選用口服,或用突擊療法,D3 40萬單位肌注,並服鈣劑。

    (七)肺炎合並心力衰竭的治療:主要為強心,或並用利尿及血管擴張劑。強心劑首選西地蘭(或毒毛旋花子甙)或地高辛。西地蘭劑量為每次0.01—0.015mg/千克(公斤)體重,靜推或加入點滴小壺中,必要時2—3小時可重復一次,以後改為地高辛洋地黃化。不太急的病例,一開始就可以應用地高辛,口服化量<2歲0.04—0.06mg/千克(公斤)體重,>2歲0.03—0.04mg/千克(公斤)體重,首次用化量的2/5,以後每6—8小時給1/5量。末次給藥12小時後開始用維持量,維持量每日為化量的1/5,分2次服。靜脈注射為口服量的3/4。

    (八)肺炎合並呼吸衰竭的防治

    1.積極治療原發病。

    2.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分泌物,用中西藥(必嗽平、痰易淨、竹瀝水等),液化痰液及排痰,並應及時吸痰。超聲霧化吸入,每次15—20分鐘,每日3次,霧化後要吸痰。足夠的液體供給對痰液液化也有幫助。

    3.及時正確給氧,此時需用霧化口罩給氧,每分鐘用氧3—5升。

    4.如患兒已有心力衰竭,應及時治療。

    5.如同時有代謝性酸中毒,則可用適量碳酸氫鈉。

    6.中藥人參注射劑可試用。

    7.呼吸興奮劑一般效果不大。

    8.必要時應用人工呼吸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預防小兒肺炎的小秘方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塊學習篇文章,有關預防小兒肺炎的小秘方,相信我們大家不會滿意的。  專家指出,秋燥易傷肺,肺失津潤,如果肺失去了滋潤,不但能影響的外部器官皮毛,也容易讓各種呼吸疾病的復發。而反之,如果在秋季進行

冬天孩子要多吃海帶防感冒

冬天有些孩子容易感冒,這與風寒著涼有關。適當讓孩子多吃些海帶,可增強孩子的御寒能力,對預防感冒大有好處。  怕冷的孩子容易感冒,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