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初起,兩頰皮膚干燥,並生出密集的丘疹;丘疹可逐漸變為水泡,同時有水液滲出,濕爛,滲水干燥後結成大片黃色結痂。少數患兒除臉頰外,也可蔓延到額頭、頸部、肩部,甚至軀干、四肢等處。濕疹反復發作可造成患處皮膚粗糙。
目前,濕疹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與某些致敏因素及家族遺傳有關。家長要注意查找有無食物和衣物過敏的相關因素。中醫認為,濕疹與嬰兒體質有關,多由喂養不當,內生濕毒,外受風邪引起。如注意喂養,在小兒1歲左右斷奶後,濕疹可逐漸痊愈。
乳母在哺乳期應注意少食牛奶刺品及辛辣、海產品等食物。此外,要保持患兒大便通暢。治療常采用清熱、利濕、健脾等方法。食療及外治方法如下。
外治法
濕疹除內服用藥(食)外,同時配合外治法,療效會更好。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塗患處。
2)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塗患處。
3)土豆洗淨,切碎搗爛,敷患處,用紗布包扎,每晝夜換藥2~3次。
4)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於有滲出者。
5)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輕粉3克。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
6)包雲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於紗布上卷成如指頭粗條,用線扎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滴藥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
食療
1)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2)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3)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4)馬齒苋煎:鮮馬齒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 |
孩子尿路感染怎麼辦?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道引起腎盂腎炎、膀胧炎或尿道炎,在不易定位時統稱尿路感染。本症為兒科較常見的疾病,在泌尿系統疾病住院病兒中居第三位。嬰幼兒時期泌尿道症狀可不明顯,易致漏診;4歲以下患兒,尤其當伴有 |
![]() |
小孩子要不要打破傷風(TAT)
TAT是破傷風類毒素免疫馬的血漿經胃酶消化後用鹽析法制得的液體或凍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劑,用於治療及預防破傷風。TAT雖然有預防破傷風發生的作用,但它是一種異種蛋白的抗毒素血清,反復注射後會刺激人體對其產生相應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