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恰恰相反,如果媽媽不能正確使用奶瓶或不能及時給寶寶斷奶瓶的話,所引起的後遺症是嚴重的。
為什麼要“斷奶瓶”?
斷奶瓶真有這麼重要嗎?不斷奶瓶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要想能准確回答這些問題,媽媽們先來了解一下寶寶各成長階段的生理變化和需求。
嬰兒各哺育階段的生理變化
出生後到12個月內的嬰兒,其生長發育比任何時期的嬰兒都快,出生至4~6個月稱作授乳期,從4~6個月到1歲稱作過渡期,1歲以上稱為成長期。
授乳期
出生至4~6個月
1、僅能吮吸及吞咽液體
2、腸道防御機制尚未發育,較適於消化來自母乳的蛋白質、糖類,尚不足以消化食物蛋白。
過渡期
4~6個月至1歲
1、使用勺子及咀嚼吞咽固體或半固體食物的神經肌肉已逐漸成熟。
2、能分辨食物的色澤及風味。
3、腸道已經能接受外來蛋白。
成長期
1歲以上
1、生理機構的成熟度已接近成人。
2、開始學習自己吃東西,並且對食物有了自己的喜好。
分期飲食與餐具配合
出生3個月後的這段時期,寶寶口咽協調性慢慢成熟,消化酶素:如胰蛋白、澱粉、脂肪等消化酶,也漸趨成熟;在6個月到1周歲之間,乳齒也逐漸長出。此時小寶寶便應嘗試固體食物。當嬰兒由流質食物,過渡到固體食物,這段時期我們稱為過渡期。
到1歲以後的成長期時,小寶寶便開始嘗試大人的食物。在添加固體食物後,大人要逐漸減少用奶瓶喂食的次數,改用碗筷、勺子、杯子等工具進食。如果一直使用奶瓶,許多固體食物都無法攝食,這樣將不能保證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的供給。
![]() |
入秋後兒童易得口角炎
入秋後氣候干燥,很多兒童口唇干裂,嘴角裂口、出血、疼痛,醫學上稱為口角炎。由於氣候干燥,兒童皮脂腺分泌減少,口唇黏膜比較嬌嫩,口唇及周圍皮膚易裂口。另外,由於不少兒童偏食,攝入蔬菜和水果少,導致體內維生素尤其是 |
![]() |
孩子其實是天生的心理學家
兒童心理研究明確告知我們,孩子就是一個心理學家。孩子都是聰明的,他們都擁有一種天賦的直覺。 新學期開學,孩子暑假沒玩夠鬧情緒,媒體冠以“開學綜合症”;中秋小假期結束,上班族頭天上班沒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