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的兜兜是個小帥哥,兜兜媽媽認為寶寶還小,全天都用紙尿褲沒有什麼問題,兜兜的奶奶卻不樂意,認為這樣會讓寶寶產生依賴,不會憋尿上廁所。乍看上去,這個問題牽涉到寶寶的排便訓練,那麼什麼時候給寶寶脫掉紙尿褲,開始進行排便訓練為宜呢?
媽媽:把尿成功,誰說寶寶不能進行排便訓練?正解:只是找准時間
一歲半以前發育未完善寶寶不會控制排便
一般來說,寶寶通常要到3歲左右才會自如地控制排大小便,並且會告訴媽媽“我想尿尿”,。到那時,寶寶才真正准備好,如廁訓練大小便最好就從3歲左右開始。
對於一歲半以前的寶寶,由於嬰兒大腦機能發育尚未完善,對基本排尿中樞的抑制能力較弱,而且控制排尿排便的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也尚未發育成熟,所以還不能控制排大小便。即使你給寶寶不穿紙尿褲,他該尿還是得尿,這是由他的身體發育所決定的。
許多育兒專家都對此表示,如果你給寶寶把尿成功,並不是寶寶會憋尿了,可能是因為你找准了寶寶排尿的時間,比如喝奶之後或是睡覺醒來。如果家中長輩想通過把尿讓寶寶很早就學會控制大小便,那麼成功的幾率不會很大。
媽媽:想尿就尿,紙尿褲會不會影響寶寶學憋尿?正解:大點會有影響
一歲半以後可訓練排便夜間應穿紙尿褲
寶寶不穿紙尿褲會怎麼樣?小一點的時候當然該拉就拉,但隨著寶寶長大,他會發現拉在褲子上濕答答的不太舒服,如果加上大人的悉心指導,寶寶有可能學會憋尿,並去指定的地方方便。
若寶寶已經較大,還是全天候穿紙尿褲的話,有可能比不穿紙尿褲的寶寶晚些學會憋尿。建議大家在一歲半之前尤其是一歲以前盡量使用紙尿褲,讓寶寶能隨心所欲地大小便,不造成心理負擔。一歲半以後,白天可以嘗試取掉紙尿褲,訓練孩子到便盆或者馬桶裡小便,夜間仍然需要使用紙尿褲,隨著孩子控制尿的能力增強,再逐漸取走夜間的紙尿褲。
有的家長在孩子一歲後就開始夜間叫醒把尿,這樣會讓孩子的持續睡眠斷裂,後半夜不能很快進入深睡眠階段,造成深睡眠時間縮短,影響生長激素和褪黑素的分泌,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為了保證寶寶的睡眠,媽媽可以給寶寶使用紙尿褲,而不要過早給孩子把尿。
到底何時可以給娃娃把尿?
有意識時—“媽媽,我要尿尿”
不主張過早給孩子把尿,要有一個過程,當孩子可明確地表達排尿要求時,才可以考慮逐漸停用紙尿褲,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有分辨能力時—“媽媽,我的尿布濕了”
如果寶寶兩次尿尿的時間間隔達到2~3小時,他自己可以分辨尿布有沒有濕,或者主動想去上廁所的時候,就可以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了。一般寶寶在18~24個月大的時候就會有這些反應。
3歲還在用紙尿褲?!不用急,這很正常
在西方,適合訓練上廁所的寶寶年齡范圍在12個月到3周歲左右,如果你的寶寶2歲半或者3歲還需要紙尿褲或者尿布,這也是正常的,媽媽們不用太著急。
紙尿褲必知6大問題
1使用紙尿褲除提高睡眠質量外,還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答:大人減少了洗洗刷刷,孩子不用那麼早接收大便小便的訊號,然後努力執行大人的命令。
2如果發現過敏現象怎麼辦?
答:使用紙尿褲時,若發現寶寶皮膚有過敏現象,請立即停止使用。寶媽可以換一種品牌使用,有可能就不過敏了。或者,與布尿片交替使用一段時間。
3媽媽挑選紙尿褲需要根據季節嗎?
答:小寶寶排洩很不規律,再心細的媽咪也不可能隨時掌控小寶寶的排洩狀況,所以在挑選紙尿褲時,就不能只注重厚度和吸水強度,而要針對寶寶皮膚和夏季氣候的特點,為寶寶選擇輕薄透氣的紙尿褲。
4多久換一次紙尿褲?
答:新生兒由於膀胱未發育完全,不能將小便在體內存放很久,所以紙尿褲更換次數會多些,一般需要每半小時更換一次或每天四次都是正常的。
5國外的紙尿褲使用量是多少?
答:基本上國外的媽咪使用起來並不控制數量。據了解,目前在發達國家,比如英國,有90%以上的嬰兒使用一次性紙尿褲;在美國,有80%的嬰兒使用一次性紙尿褲。而在中國,紙尿褲的普及率還很低。
6紙尿褲的“物理結構”是什麼樣的?
答:一般來說,紙尿褲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表面包覆層、吸收芯層和底布。
![]() |
不可自我藥療的小兒便秘有哪些
腸神經異常如巨腸症,孩子自幼即有排便困難、腹脹現象。需要借助特殊的消化道攝影、腸黏膜切片及腸動力學檢查明確診斷。如果確定為巨結腸症,必須手術治療。 肛門異常 肛門的開口位置異常,使得大便排出拐彎抹角很不順暢, |
![]() |
寶寶抽風切莫慌
障礙具體表現為雙眼凝視、斜視或上翻,面色由紅轉青,頭轉向一側後仰,面部、四肢肌肉呈陣攣性或強直性抽動;由於喉肌痙攣、氣道不暢,可伴有屏氣;部分小兒有大小便失禁現象。一般抽搐持續數秒鐘或數分鐘後自止,寶寶往往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