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萌的姥爺覺得,睡前把尿就不用夜尿了,我告訴他小萌用紙尿褲,本來也不用起床;老人又說紙尿褲會捂著,我告訴他只要及時更換、使用護臀霜,紙尿褲不會造成「紅屁股」;老人最後終於說:「你小時候也一直給你把尿,也沒出什麼問題!」
上一輩喜歡用列舉法來說明問題,尤其是那句「當年也給你把屎把尿過來的」,總覺得自己的做法沒錯。
在我國,把屎把尿十分普遍,200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
7%的養育者(父母、老人或者保姆)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把尿;
73%的養育者從寶寶出生2~3個月開始把尿;
13%的養育者從寶寶出生5個月開始把尿,直到寶寶學會自己尿尿。
把屎把尿到底好不好?
把屎把尿不僅沒有什麼好處,而且可能有害處。
我們通常所說的如廁訓練,是指孩子能在訓練後,逐漸學會像成人一樣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我國流行的把屎把尿,可能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了,某種意義上可以算是過早的如廁訓練。這時,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具備對大小便的控制能力,是由成人在控制孩子的大小便。
可能造成哪些問題?
1.生理問題
(1)大了反而可能頻繁尿床
正常情況下,膀胱內的尿液達到一定體積時,寶寶自然會產生尿意。但是,頻繁把尿這個動作就是一個刺激排尿的信號,不論膀胱內有多少尿液,都會刺激寶寶排尿。
經常把尿,可能會使嬰兒小時候的膀胱難以充分擴張,膀胱容量難以正常增大。寶寶長大後,可能因膀胱儲尿功能小而憋不住尿,形成條件反射式的神經性尿頻,有的寶寶甚至可能需要用處方藥物進行治療。
(2)開裆褲有衛生隱患
不少家長為方便把尿,讓寶寶穿著開裆褲。開裆褲將寶寶的排洩器官暴露在外,容易接觸污染物,甚至導致泌尿系統感染,也容易使其私處受到外傷。
2.心理問題
何時開始如廁訓練並不僅取決於孩子的生理發育情況,還取決於孩子的心理發展情況。如果孩子在開始如廁訓練之前,心理上還沒准備好,也可能會有問題。
(1)親子關系失衡
美國兒科專家布萊澤頓醫生認為,當父母不願等待,過早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孩子可能會感覺被侵犯,甚至會在馬桶前尖聲哭叫,或是躲進角落悄悄地大便,用眼角余光瞥視他的父母。這可能導致親子關系失衡。
把屎把尿的時候,常常是大人主觀上認為小孩子有需求,或者到一定時間就「應該」有。但如果小孩並不想,反而可能會哭鬧。
(2)心理壓力
過早地開始如廁訓練,其實是讓孩子去做一件超過他能力范圍之外的事,這可能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如果父母因為孩子表現不佳而產生不耐煩、呵斥等負面情緒,可能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
小寶寶如廁到底怎麼解決?
既然不能過早地把屎把尿,孩子要是大小便該怎麼辦?
那就用尿布或者紙尿褲嘛。如果不嫌麻煩,可以用尿布,能反復清洗,成本比較低廉;如果經濟允許,可以用好一點的紙尿褲。當然,不管是尿布還是紙尿褲,關鍵都是要及時更換,最好能給孩子的屁股上抹些護臀膏,能防止尿液對皮膚的刺激,避免「紅屁股」。
當然,也有折衷的辦法。那就是白天穿尿布,晚上穿紙尿褲。這樣既省錢,又不影響孩子夜間的睡眠,一舉兩得。
總結
養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養護者希望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把屎把尿能省下不少尿布錢,對家長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給孩子把尿「方便」的觀點,基本都是從大人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的。為了父母家長的便利,而犧牲孩子的健康,肯定不是爹媽們想看到的。所以,別再給孩子把屎把尿了。
精彩推薦 育兒新知| 寶寶睡覺時翻白眼正常嗎? 兒童心理| 孩子有心理問題怎麼辦 兒童用藥| 寶寶經常吃藥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疾病治療| 孩子出現眼睛浮腫三大原因要重視 媽媽關注| 吃安撫奶嘴要比吃手指好 點擊查看更多兒科資訊精彩內容
![]() |
防震防突發事件孩子要學會先跑
1、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不是不勇敢 傳統的中國式教育,非常喜歡教育孩子勇敢,大無畏的精神。父母需要對孩子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行為給予贊賞和強化,更應該主動去劃定勇敢的界限,避免孩子為了勇敢而表現出莽撞沖 |
![]() |
如何急救寶寶燙傷?
火焰燒傷 第一步:滅火 寶寶身上著火時,可用棉被或大布單包住,此時切勿讓寶寶奔跑,以免助長火勢。如果寶寶能聽懂話,爸爸媽媽可立即讓寶寶雙手掩住臉部就地臥倒。臥倒後讓寶寶不斷地滾動或者爸爸媽媽前去用大塊布巾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