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堅持喂食母乳
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可增強寶寶抵抗力。一般認為喝母乳的寶寶較少生病,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防止細菌、病毒入侵體內的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還含有能培養腸內益菌的比菲德氏因子、有殺菌功效的乳鐵蛋白、溶菌酵素、白血球等許多保護身體的物質。
2、多喝白開水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濕潤,成為抵擋細菌的重要防線。要給寶寶多喝白開水,而不是各種含糖飲料。
3、天涼慢添衣服
有些家長總是怕孩子受凍,天氣稍冷就給寶寶加上厚厚的衣服,殊不知這樣會給寶寶造成一種恆溫環境,沒有經過寒冷鍛煉,反而更容易感冒。秋季添衣要掌握“春捂秋凍”的原則,根據天氣預報和自身的感覺有計劃地增減衣服,一般來說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單衣就可以了。由於秋天天氣變化無常,所以要給寶寶多准備幾套薄厚不等的衣服,內衣一定要用純棉面料,毛衣以不會直接刺激到寶寶皮膚為好。
4、多吃紅色食物防感冒
一般來說,紅色食物都富含天然鐵質。並且它們還富含充足的蛋白質和優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具有維護身體健康、提高身體免疫力、抗氧化、抗微生物的作用,從而能增強人體的抗寒力。因此,秋冬季常吃紅色食物,不僅有御寒的作用,還能防治感冒。同時,紅色食物在視覺上也能給人刺激,讓人胃口大開,食欲大增。
5、太陽最進補
陽光中的紫外線是一種“天然消毒劑”,多曬太陽,可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力,防止感冒等疾病乘虛而入。而曬太陽時間較少的人,體內的維生素D合成少,這是造成人體免疫力低下、易生病的一大原因。
6、適當補鋅
鋅是人體內很多重要酶的構成成分,對生命活動有催化作用,促進孩子生長發育與機體組織再生,幫助孩子提高自身免疫力,並參與維生素A的代謝。所以孩子不能缺鋅,如果孩子缺鋅一定要及時補充鋅元素,提高身體免疫力。我們日常吃的食物中含鋅較多的有牡蛎、胰髒、肝髒、動物血、瘦肉、蛋、粗糧、核桃、花生、西瓜等。
7、不必過於干淨
免疫系統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淨,孩子沒有機會透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並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警告,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不要讓孩子在過於潔淨環境中成長,一塵不染的環境不利於小兒免疫系統的發育,應該讓孩子們多親近大自然,多接觸外界環境,這樣寶寶的免疫力才能得到充分的鍛煉。
8、提高寶寶睡眠質量
眾所周知睡眠的質量決定著生命的質量,人的睡眠情況不僅與健康情況息息相關,對人體的免疫力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的,良好的睡眠能夠讓體內的淋巴細胞數量快速上升,人在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會產生一囊睡眠因子,這種睡眠因子能讓人的白血球地多,從而使肝髒的功能更強,也就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了。
9、多撫觸寶寶
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並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對於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撫觸尤其有益。中醫學認為小兒生長發育快,所需營養物質相對多,加強和保證脾胃功能是決定小兒體質狀況的關鍵一環。脾胃功能好,則免疫力強。小兒推拿中的揉腹(揉肚子)是加強脾胃功能的一種方法。
10、腳注意保暖
隨著氣溫給孩子選擇不同厚度的襪子,當發現寶寶的襪子有腳汗變潮濕時要及時給寶寶換襪子,寒從腳底來,腳部的保溫最為重要。幼兒較低發涼會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從而間接導致感冒。最好給寶寶選取純羊毛或純棉襪子。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孕期魚類的攝入與兒童過敏無關
最近,雜志中一篇文章報道了母親在孕期食用魚類及海鮮,與兒童哮喘及過敏性鼻炎之間的關系。 有人提出,在懷孕期間食用n-3長鏈脂肪酸,可預防兒童期的哮喘及其他相關的過敏性疾病。然 |
![]() |
天氣轉涼 防治秋瀉病來襲
秋瀉病原是由一種輪狀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主要是侵犯腸管組織,特別是侵犯小腸最厲害。得病以後,開始時發熱(38℃—40℃),排出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帶有少量黏液,不腥臭,接著就會出現嚴重口渴及明顯煩躁 |